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①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远行,行者必以赆②,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注]①兼金:好金,多指黄铜。②赆:临别时赠送的礼物。③未有处:指没有理由接受礼物。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臻认为,孟子对于各国国君的馈赠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这是自相矛盾的。因此他推论孟子一定有做错的地方。
B.孟子之所以能够接受宋君的馈赠,是因为他需要远行的盘缠;孟子之所以能够接受薛君的馈赠,是因为他要购买防身的武器。
C.齐国、宋国、薛国的国君都曾送金给孟子,其中齐国送的最多,孟子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用钱的必要,所以不愿意接受。
D.孟子对待别人的馈赠是很有原则的,他既不贪图钱财,也不故作清高,体现出真正的君子风范。
(2)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结合上文中的例子,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