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做1~5题。 求学之路     女孩从外面砍完了柴草回

阅读下面文章,做15题。

求学之路

    女孩从外面砍完了柴草回家,把柴草放在地上,她忘记了累,而是踮起脚尖,看着树枝上的小鸟飞向了蓝天。

    “奶奶,我求求爸爸,他会答应吗?”女孩对正在烧饭的奶奶说。奶奶望着女孩许久,叹了口气不说话。

     母亲从地里收工回家,女孩看着母亲,问:妈妈,你看这件事?”母亲皱了皱眉头,也望了一眼刚刚从树枝上飞走的小鸟,说:过几天,等你爸爸过年回家再说吧。

     A冬天的夕阳落得早,但却绚丽得冷艳、凄楚。女孩望着村口的路,天天望。终于看到了父亲在夕阳的光晕中,如期地归来了。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背着简易的旅行包,披着一身尘土与疲惫,女孩迟疑了,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父亲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吃饭时,谁也没有谈到学费的事,父亲的心情也比较好。饭后,奶奶睡了,女孩用求救的目光看了一眼母亲,母亲在一边纳鞋底并没有说话,女孩只好鼓足勇气,对正在一边闷头吸烟的父亲说:爸爸,我还想复读一年,我不可以放弃。

     父亲的脸紧锁不展,他只是默默地吸烟。女孩继续大胆地说:你知道的,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此时,烟雾弥漫了整个房间,父亲站起身,用眼睛瞪了她一眼,大家都不吭声了,只听见隔壁大院子里的邻居,喊孩子回家休息的声音。父亲踱着步子,忽然停下步子说:你还想读书?你怎么就不看看你妈妈头上的白发?”

    女孩愣了一下,心如刀绞一般。那天,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

    日子是平静的,父亲和母亲一起下地,每天收工回来得比平时更晚,每天都显得精疲力竭。女孩知道地里的活,永远做不完。

    村子里的人们都从外面打工回来了,闲暇时互相串门儿聊天,每次见到女孩的父亲就说:她都这么大了,应该出去挣钱了,反正她是女孩,迟早都是要嫁人的,还不如让她旱点出去挣钱,帮帮你们

    家里的人每次听了,都沉默无言。

    过了春节,眼看着父亲又要出门打工走了,学校就要开学,女孩越来越绝望。就在离开学的前一天,母亲走进了女孩的房间,拿出装在包里的钱递给了她说:你爸爸说了,女孩怎么了,女孩也和男孩一样,你就自己好好地努力吧!我们一家人的希望可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爸爸这几年身子骨还行,还能苦两年。”

女孩的泪水流下了双颊B窗外已经萌出苞蕾的杨柳枝条,在暮冬初春的阳光下摇曳着!

    年初七的夜晚,女孩送走了南下的父亲,又踏上回校的路。外面虽然下着小雨,却没有风,但寒气依然逼人,女孩的心中充满希望。

    (选自06418日《扬子晚报》文有改动)

1.文中先后两次写了姑娘,请说出其原因。

第一次女孩在房里默默地哭了一整夜因为                                                                     

第二次女孩的泪水流下了双颊,因为                                      

2.文中写父亲用眼睛瞪了她一眼,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父亲这一举动的。

                                                                          

3.文中划线A句和B句都属于写景,请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A                                                                          

B                                                                           

4.有人认为文中村子里的人对女孩父亲说的话她都这么大了……帮帮你们。是多余之笔,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请说出理由。

                                                                          

5.文章一开头……踮起脚尖,看着树枝上的小鸟飞向了蓝天。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描写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30字以上)

                                                                           

答案

1.第一次是因为女孩一再向父亲恳求复读,遭到父亲的拒绝,女孩伤心绝望,内心痛苦而哭。(意对即可)第二次是因为女孩复学的愿望得以实现的激动和对父亲及家人的感动(感激)之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流出了眼泪。(意对即可)

2.为女儿对父母的不理解感到生气,对家庭难以承担女儿上学的费川感到着急痛苦。

3A句,主要作用是烘托渲染了女孩久盼父亲归来而不得的凄楚、焦急(急切)的心情,也暗示了女孩求学的艰难。

B句,主要作用是烘托渲染了女孩能够复学后,充满生机和能改变命运的希望。

4.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

①村中人的话集中体现出女孩生活在贫穷、落后、愚昧的环境中

②对比烘托作用。突出女孩父亲的开明与坚强。

③在此起到制造悬念作用,使文章跌宕生姿,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5.答题要点:第一人称,符合女孩想上学的心理,有对小鸟的自由与幸福的羡慕之意。示例:小鸟能飞向蓝大,是多么自由与幸福呀!爸爸要是同意让我复读,再苦再累,也是充满希望和幸福快乐的。

相关题目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  膝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 
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亚发生严重骚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撤
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亚发生严重骚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撤离在利比亚的中国公   民,3月5日我国圆满地完成从利比亚大规模撤离中国公民的任务。中
我们在与父母、同学、老师的交往过程中,应做到“己所不
我们在与父母、同学、老师的交往过程中,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
                    的 温度是 0 ℃。          
                    的 温度是 0 ℃。                           的温度是100  ℃
有一个电流表G,内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要把它改装为量
有一个电流表G,内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要串联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利用电脑上网的人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利用电脑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联接起了五湖四海、古今中外。B.一个人能否成才,一是要相信自己终能成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