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 柯耳 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

人是万物的尺度

柯耳

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东西,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据动物学家观测,有几种昆虫和鸟也有这种“数觉”。但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赢得了用数来表达我们的宇宙的惊人成就呢?丹齐克认为,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用什么来计数呢?依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数学语言的结构,几乎是普遍一致的。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

然而,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是,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是极不受欢迎的。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自身。设想要是人类没有屈伸自如的手指,而只有两只“不分关节”的秃拳,那么我们采用什么进制呢?

1.对“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这句话中“前者”与“后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B.“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C.“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D.“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2.“人的十根手指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文中的含义是(    )

A.人类用双手改造了自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的十根手指功不可灭。

B.人的双手是古人用来计数的工具,可以说人的双手就是万物的尺度。

C.原始部族的人们大多用十根手指计数,从而选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

D.人类用十根手指计数的历史十分悠久,延续到现在仍然没有消失。

3.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觉”就是对数的感觉,它和听觉、味觉等一样,都是一种感知层次上的能力,是

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B.“计数”是一种抽象能力,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特殊环境所学会的一种技巧,它是数学

发展的前提。

C.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是人类运用模拟人类计数方式的采用五或二十进制的工具来

帮助计数的特性。

D.“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主宰,他们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因为

人具有计数这一特殊的本领。

4.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数学观”是一种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以科学实用方便为原则的数学观念。

B.从文化史观点看,改变数制基底由于不符合人们用十指计数的习惯而不被大多数人

接受。

C.人类如果没有了双手,就不会采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也就失去了计数的能力。

 D.现代数学观对传统的十进制持反对态度,主张采用最先进的七、十一或十二进制。

 

答案

1.A      2.C      3.B     4.A

 

相关题目

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 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
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 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 3 mol/L的KCl    B.75ml 2 mol/L的NH4Cl C.150ml 1 mol/L的NaCl    D.75ml 2 mol/L的C
X、Y、Z、W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Y、W质子数之
X、Y、Z、W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Y、W质子数之和为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 Z WA.四种元素都存在同素异形体 B.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______ a winner of scholarship for 3 y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______ a winner of scholarship for 3 years. A. is        B. are       C. have been   D. has been
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
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
读我国西部地区雪线高度分布图(图24)及甲地区地理现象图
读我国西部地区雪线高度分布图(图24)及甲地区地理现象图(图25 ),回答下列问题。   59.图24中沿AC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Is John coming by train?” “He should, but he _________ not. He likes driv
“Is John coming by train?” “He should, but he _________ not. He likes driving his car.” A. must                        B. can                      
下表格中数据可作为回答有关问题的参考资料,内燃机(如汽
下表格中数据可作为回答有关问题的参考资料,内燃机(如汽车)工作时温度很高,一般都是用水作为冷却剂,沙漠地区的冬夜格外寒冷,如驾驶员夜宿汽
已知全集,集合,则为(    )                   
已知全集,集合,则为(    )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