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水稻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是
已知水稻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是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A表示用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获取矮秆抗病个体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A所示获取矮秆抗病个体过程中,基因D和基因d在遗传中遵循 定律.
(2)图A F2中矮秆抗病个体所占比例是 ,在矮秆抗病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3)若将图A中F1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B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 .
(4)若将图B中高杆抗病个体和矮秆抗病个体杂交,则后代中共有 种基因型.
解:(1)图A所示获取矮秆抗病个体过程中,育种名称为杂交育种;基因D和基因d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在遗传中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图A中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F1的基因型为DdRr;F1自交后代F2中矮秆抗病个体(1ddRR、2ddRr)所占比例是3/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3.
(3)根据题图B,先分析植株的高度,高杆:矮杆=3:1,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杂合子自交的比例,亲本的杂交组合是Dd×Dd;再分析抗病情况,抗病:感病=1:1,符合测交比例,亲本的杂交组合是Rr×rr.又F1的基因型是DdRr,所以丙的基因型是Ddrr.
(4)由分析可知,若将图B中高杆抗病个体和矮秆抗病个体杂交,则后代中共有2×2=4种基因型.
故答案为:
(1)基因分离
(2)3/16 1/3
(3)Ddrr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