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书法艺术博采众美 与其它所有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书法艺术博采众美

与其它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璀璨的书法艺术来自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我们的祖先以汉字的形式美为基础,结合他们对于自然美、生活美的感悟,创造了具有无限魅力的书法艺术。换句话说:汉字的天生丽质与书法家的艺术气质,共同构筑了辉煌的书法艺术。

那么,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易经》里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也就是说:上古时代,人们是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来帮助记忆的。相传是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这种过于简单的原始记事方式显然不能够满足需要,于是,“书契”,也就是文字,应运而生了。

关于汉字的创造者,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一个是“伏羲造字”,一个是“仓颉造字”。伏羲氏,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史记》与《韩诗外传》等史籍中都说:研制出八卦的伏羲,也是文字的创制人。仓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是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述异记》与《淳化阁帖》等史籍中记载:仓颉与另一个名叫沮诵的史官一起。“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三字经》、《百家姓》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秦代李斯等人写的《仓颉篇》,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很便于诵读。因此,“仓颉造字”之说比“伏羲造字”之说更为流行。实际上,如同“轩辕氏造车”、“有巢氏造屋”、“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这些说法一样,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创造出来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仓颉不过是对前人的创造做了一些总结和提高。当然,他的总结和提高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贡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创造文字是为了使用,并不是一种艺术活动。但是,我们的祖先具有很强的审美观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从“仰韶文化”(即“彩陶文化”)遗址与“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在陶器上面绘制的图画是很美的,图案、花纹十分精致,飞翔的鸟、击水的鱼、奔跑的鹿更是栩栩如生。“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都属于新石器时期,正是汉字产生的时代。具有非凡智慧的中国古人,不仅在制造器皿时充分运用了他们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才能,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也是非常讲究审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汉字的美,来自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说:仓颉是“依类象形”而创造文字的。“类”,这里指自然万物。许慎的意思是:仓颉依照自然万物的形象创制了文字。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的就更具体了: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我国古人为了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运行情况,选取了28组星星作为观测的标志,称之为“二十八宿”;“奎星”,就是二十八宿之一。张怀瓘的意思是:“仓颉上观日月星辰的运行,下看龟背的花纹和飞鸟的姿态,广泛的采集各种事物的美,把它们综合起来而创造了文字。”因此,汉字是“博采众美”的结晶,每一个汉字都是审美的产物。

同样,书法艺术也是“博采众美”的结晶,是审美的产物,人之初,“古文”与“籀文”虽然只是记事符号,但是,当我们的祖先在龟甲、兽骨与石头上面刻写文字的时候,在陶器、青铜器上面铸刻文字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的运用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才能,使文字的书写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当的艺术性。随着文字的书写越来越讲究,终于成为一项专门的艺术。

                                                                             (有删改)

5.下列关于汉字的创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绳记事是极为简单的原始记事方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和需要;创制文字以替代结绳记事,在人类文明史上意义深远。

B.“伏羲造字”、“仓颉造字”都是关于汉字起源比较流行的说法,伏羲、仓颉都是传说中的人物,汉字其实是由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C.汉字的创制,不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是出于实用目的。但汉字的创制者在创制汉字时却又十分讲究审美,故而汉字本身就有先天的形式美。

D.汉字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中国古人已经具有很强的审美观点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他们依类象形,博采众美。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的美,是书法家在汉字本身形式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独特审美感悟和艺术才能创造出来的。

B.在汉字的发明史上,仓颉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依类象形”,赋予汉字以真正意义的形式美。

C.汉字能够演变成为一门书法艺术,主要是得益于它的“博采众美”。无论是创制者,还是书写者,都自觉地将自己对自然美、生活美的审美感悟融汇其中。

D.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伴随着汉字的发展和演化,书法艺术逐渐系统化、完善化,最终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仓颉造字”之说比“伏羲造字”之说更加流行,主要是因为众多儿童启蒙读物用便于诵读的文字讲述了仓颉造字的故事。

B.我们的祖先有着很强的审美观念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在陶器上面绘制了很多精美的图画、花纹以及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C.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来自于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汉字书法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源于创造者的审美感悟。

D.严格来说,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并不是文字,而是一些用于记事的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也是“博采众美”的产物。

答案

【答案】

5.B

6.B

7.A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汉字的创造”,找到区间在第三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找准区间后,应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最后再将错误项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

第四段对汉字的创造者这个外延文本是这样说的“仓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是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可见B项中的“伏羲、仓颉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不正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这一考点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高一级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过滤次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

信息筛选及整合在选择题中常设置的干扰和迷惑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因果混乱、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混淆充分或必要条件(“只要……就”与“只有……才”)、混淆程度深浅等。

仓颉“‘依类象形’,赋予汉字以真正意义的形式美”的说法张冠李戴,第四段说“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创造出来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仓颉不过是对前人的创造做了一些总结和提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主要是因为众多儿童启蒙读物用便于诵读的文字讲述了仓颉造字的故事”以偏概全,由第三段可知,“《三字经》、《百家姓》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秦代李斯等人写的《仓颉篇》,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是《仓颉篇》讲述了仓颉造字的故事而不是众多儿童启蒙读物。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 Na+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 Na+、K+、MnO、Br- B.酸性溶液 Fe3+、NH、SCN-、NO C.碱性溶液 Na+、K+、AlO、SO D.碱性溶液 Ba2+、Na+、CO
(12分)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
(12分)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身高较高; (2)计
             ,疏而不漏。     
             ,疏而不漏。     
若正数a、b的等差中项为,且x=a+,y=b+,则x+y的最小值为_______
若正数a、b的等差中项为,且x=a+,y=b+,则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孔雀舞、欢度泼
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孔雀舞、欢度泼水节的民族是    A、汉族       B、傣族      C、壮族        D、白族
导电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炔,在聚乙炔中掺入某些盐,塑
导电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炔,在聚乙炔中掺入某些盐,塑料就有了导电性。通常塑料是电的绝缘体,导电塑料的发现,大大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兴趣
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是    (    ) A.《黄
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是    (    )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千金方》
(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其中为常数,且.    (I)当
(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其中为常数,且.    (I)当时,求在( )上的值域;    (II)若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