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200911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客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2分)请说出具体内容。(5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2分)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2分)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4分)他阐明了什么方针?(2分)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1分)说出你的理由。(4分)

答案

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5分)

2)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2分)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2分)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4分)“求同存异”。(2分)

4)否。(1分)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4分)

解析:

1)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3)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

4)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

相关题目

计算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                
计算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21.下列是统计出的近年最热男宝宝的名字,请按要求回答问
21.下列是统计出的近年最热男宝宝的名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浩然  宇轩  鹏超   展哲   瑾瑜  思齐   擎苍   睿渊   翰海   哲彦
We _______the job ________five parts, and each man did one part. A. divided; in
We _______the job ________five parts, and each man did one part. A. divided; into  B. separated ; into C. divided; from  D. separated ; from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的是( ) A.酒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的是( ) A.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B.用纯碱洗涤油脂 C.氨易溶于水   D.用苯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陈桥
He used to         in the day, but now he is used to         at
He used to         in the day, but now he is used to         at night. A. read; read                  B. reading; read              C. read; reading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