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古树 杜濬① 为四明邱氏作。李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古树

杜濬

为四明邱氏作。李杲堂记云,家亦有古楝树,与邱松柏相望。

闻道三株树,峥嵘古至今。

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

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

孤撑休抱恨,苦楝亦成阴。

【注】①杜濬: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时为太学生,明亡后,不愿效力清廷,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②三株树:隐士邱至山家有古柏一株,两松夹之。③草木心:出自唐张九龄《感遇》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苦楝:诗人家中所栽之树。

16.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一首什么诗?诗中的古树具有哪些特点?

17.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6.五言律诗(2分,写“律诗”1分)卓然不凡、年岁久远、本性坚贞。

17.托物言志。诗歌借“风霜力”“草木心”一抑一扬,写出松柏的大节,表达了诗人对具有崇高气节、坚贞不渝的明朝遗民的赞扬。借“苦楝亦成阴”表达对诗人作为遗民之后辈,多年来砥砺志节,与古树遥相呼应,以慰古树之寂寞之意。诗人以树为喻,表明自己清高、坚贞的民族气节,也言明了自己怀念故国、蔑视新朝之心。

【解析】

试题分析:

16.此题考查诗歌体裁和鉴赏物象的能力。根据律诗的特点很容易判断出五言律诗;根据诗歌中描写古树的关键词“峥嵘”“古至今”“风霜力”“孤撑”等可得出古树的年岁久远、卓然不凡、坚贞不渝的特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题步骤:1.抓住自然特征:抓住描述性诗句,提炼概括。修饰成分,就直接提取,其他描写就概括。2.发掘人文属性: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情境以及意象的象征意义来考虑。很显然,作者写古树也是为了赞美人,同时又可以知道,古树象征着一种坚贞不渝的情操。

17.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全诗通过赞美古树的坚贞不渝的本性,来表达自己坚贞的民族气节,这种手法自然是借物喻人,即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可知,作者借助对古树的赞美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品性及对故国的怀念。

相关题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虎克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虎克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 B.坎农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 A、一个初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 A、一个初入尘市的人,他对一切都会感到新鲜、好奇、陌生、迷惘,常用一种朦懂的目光看待一切,
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  (   ) A
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  (   )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What color is it?   _____________ A. It’s a ruler.    B. It’s a whi
 What color is it?   _____________ A. It’s a ruler.    B. It’s a white.  C. It’s blue.
 图1中所示x、y、z为三个物块,K为轻质弹簧,L为轻线.系统
 图1中所示x、y、z为三个物块,K为轻质弹簧,L为轻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若将L突然剪断,用aX、ay分别表示刚剪断时x、y的加速度,则有()A.aX=0、a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它的解析式是(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它的解析式是(     ) A.y=- B.y=- C.y= D.y=
某气态烷烃20 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100
某气态烷烃20 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100 mL,该烃的分子式为(    ) A.C2H6                    B.C3H8                 
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是全等图形的
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是全等图形的几何体是(    )       A.球                     B.圆柱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