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8.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10.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7.答E3分,答C2 分,答A1 分,答BD 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8.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山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②“那鹰却忽地不知去向”,暗示骑手已经到来;

③“那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9.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朴质自然的力与美;

②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10.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活动的主要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的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结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解析】

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A项,将“以静衬动”改为“以动衬静”;B“‘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不对,只能写出他当时的情态;D“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刻画”不对,文中几乎没有心理描写,而侧重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的描写。所以选CE。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答题时,可先从小说中找到三次描写鹰的语段,然后分析写了鹰的什么形象,再对作者写鹰的意图进行具体的分析。小说对鹰的描写可以看作景物描写的一部分,可从景物描写的作用入手思考问题。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描写鹰在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在荒凉僻静的峡谷中,只有一只鹰在移来移去,看不清鹰飞,只感觉到它们在移动,表明背景之高险,为骑手的出场提供了独特的背景。第二次描写鹰在第四段,鹰突然不见了去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骑手的到来。第三次出现在第九段,在险、奇、静的峡谷上方有着自由飞翔的老鹰,下方有从容沉稳的骑手,两者相互比照,突出了骑手的形象内涵。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外貌描写主要在小说的第十段,“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可见此人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动作描写较多,第八段最后一句“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第九段“骑手轻轻一夹,马便上石板”,都写出了他骑术高超,山路虽崎岖,但从容沉稳。第十三十四段,大口喝酒打开吃肉的动作,反映了他性格的豪迈不拘小节。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峡谷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来分析,峡谷是小说的一个环境背景,作者所用笔墨很多,因此它不单单是一个骑手活动的背景,为烘托塑造骑手的形象服务,同时还是一个突出的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对此对象的竭力塑造,使小说的内涵拓展了,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题目

已知HCl气体极易溶于水。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已知HCl气体极易溶于水。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下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下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有      ①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②遵守国家相关
【2013年滨州市中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
【2013年滨州市中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雅安地震中,儿子抱着88岁的老父亲排队等待救治,    
35、有历史教材评论某次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
35、有历史教材评论某次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这次改革 A.由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海陆兼备 B.位于太平洋西岸,西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发
如下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生物学知
如下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 CuSO4、HCl、 MgSO4、NaOH        B. H2SO4、FeCl3、NaOH、NaCl C. NaCl、Ba(OH)2、Na2CO
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在阴
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