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裴文中:把75岁当做57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裴文中:把75岁当做57岁过

如果不是裴文中的坚持,那块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或许还要在地下沉睡多年。1928年底,周口店龙骨山遗址的发掘已触及一处坚硬岩层。按照常理,这意味着工作已近尾声,很难再有什么新的发现。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先后离去,留下裴文中负责扫尾工作。此时,挖掘现场一片冷清,只有裴文中依旧相信,如果凿开这些最坚硬的岩层,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他果然如愿以偿,在一处岩洞中,裴文中挖出了这块“著名的头盖骨”,他脱了上衣包裹起来,“像抱着一个婴儿似的”,小心翼翼地走回办公室。随后,他向北京发回了一封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没有人知道一举成名的裴文中当时的心情。此前,他只是周口店发掘工作的后勤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杂务。这块头盖骨化石的出土翻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全新一页,“直立人”这一古人类演化阶段得以确立,人类的历史也向前推进了近50万年。西方学者称赞他的工作达到了人类考古学上“一个壮丽的顶峰”。

此后数十年中,裴文中先后主持了资阳人遗址、丁村遗址、巨猿化石产地、水洞沟遗址、萨拉鸟苏遗址、观音洞遗址等多处重要遗址的挖掘工作。如今,在中国辽阔的考古学地图上,这些遗址都是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地点。早期旧石器研究的基础理论大多由西方学者提出,有些理论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时会导致研究陷入僵局。比如法国学者基于西欧石器材料提出的基本方法就一度使周口店研究陷入困境。裴文中不圃予法国方法,在多方尝试、探索后,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裴文中还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1935年裴文中在广西发现大批打制石器和个别的磨制石器,提出这些遗存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1943年裴文中在内蒙古调查试掘,否定这里属于旧石器遗存,把该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顾乡屯都作为中石器来处理,并强调细石器在这个时期的作用。在他观点的启示下,人们对于细石器的起源、时代和分布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每一个古生物分支都是从小的体形开始,逐渐增大,在达到最大的时候灭绝。裴文中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撰文质疑这一定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最终使该定律修正为:在达到最大,并开始缩小的过程中灭绝。作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一度认为这就代表着中国境内最为原始的文化,但后来发现了比“北京人”更为古老的遗址,他马上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裴文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考察中度过的。1932年新婚后的第五天,他就回到了周口店。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在野外接到电报,赶回北京探望母子,手里还拿着一本专业书籍。在一次内蒙古的考察中,要穿过一片大沙漠,车子无法通行,当时已60多岁的裴文中和年轻人一样,骑着毛驴一路前行。裴文中在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重视野外实践,足迹几乎遍及全国。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裴文中在会上豪迈地表示:“要把75岁当57岁过。”此后,裴文中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数次到张家口、贵州、洛阳等地考察,像年轻人一样爬上爬下,拿着放大镜看着各种痕迹,神情之专注,精力之旺盛可与年轻人相比。晚年的裴文中仍不断选取,锐气不减,在学生张森水的辅佐下,承担了对北京猿人石器工业的综合研究。面对这一庞杂的材料体系,裴、张二人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用大量科学数据展示北京人的石器技术与类型的特点和演变,解决了周口店石器工业的发展变化问题。辞世前一个月,在给友人的信中,老先生还这样勾画自己接下来的考察路线:9月去柳州,再去杭州,最后到安徽和县;明年去满洲里……

裴文中重视考古人才的培养,曾担任四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的班主任,并亲自授课和辅导野外实习,培养大批考古工作者,他还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有关考古学的讲座。裴文中先生是古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

                                                                               (有删改)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后勤管理人员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中外考古学界引起很大轰动,这对于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来说是很大的讽刺。

B 裴文中用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石器时代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启发人们对细石器有更深入的认识。

C 裴文中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考古学讲座,培养考古人才,他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受到人们欢迎。

D 裴文中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获取很多第一手资料,他的新发现和新观点推动了我国考古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考古学的深入开展。

E 本文通过记述裴文中刻苦自学成才、深入野外考察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考古学家淡泊名利、献身考古事业的崇高精神。

12.裴文中在考古学研究方面有哪些创新?请简要概括。(6分)

13.裴文中说“要把75岁当做57岁来过”,有哪些表现?请简要说明。(6分)

14.在考古实践和研究中,裴文中有时极力坚持,有时马上放弃。对他的坚持和放弃,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 AE不给分。

12.①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相对完整的框架;②扩大研究领域,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③质疑并修正美国学者提出的“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数次实地考察;② 锐气不减,用定量的方法解决了周口店石器工业的发展变化问题;③辞世前一个月,制定详细考察计划。(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观点:裴文中的坚持和放弃是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的体现。①在发掘周口店龙骨山遗址时,裴文中不盲从权威,极力坚持向下挖掘,成为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第一人;②在发现了比“北京人”更为古老的遗址后,裴文中马上放弃了“北京人”代表着中国境内最为原始的文化的观点,表现了对学术科学性的尊重;③裴文中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体现了很高的科学素养和唯物主义精神。(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过比较A项“按照常理,这意味着工作已近尾声,很难再有什么新的发现。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先后离去,留下裴文中负责扫尾工作。此时,挖掘现场一片冷清,只有裴文中依旧相信,如果凿开这些最坚硬的岩层,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可知属于故意曲解文意,文章只是对于裴文中想法、作法的肯定,并无对几位大腕学者讽刺的意思。C项原文“曾担任四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的班主任,并亲自授课和辅导野外实习,培养大批考古工作者,他还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有关考古学的讲座。裴文中先生是古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可知“裴文中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考古学讲座,培养考古人才”说法不准确,这个选项后半句有一定道理。E项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考古学研究”“创新”,到文中圈定范围,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四段,先找出有关语句“裴文中不圃予法国方法,在多方尝试、探索后,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裴文中还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每一个古生物分支都是从小的体形开始,逐渐增大,在达到最大的时候灭绝。裴文中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撰文质疑这一定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最终使该定律修正为:在达到最大,并开始缩小的过程中灭绝”。然后再加以归纳、概括。可以得出以下答案:①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相对完整的框架;②扩大研究领域,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③质疑并修正美国学者提出的“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这道题也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要把75岁当做57岁来过”“表现”,到文中圈定范围,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段,首先找出有关语句“裴文中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数次到张家口、贵州、洛阳等地考察,像年轻人一样爬上爬下,拿着放大镜看着各种痕迹,神情之专注,精力之旺盛可与年轻人相比”;“晚年的裴文中仍不断选取,锐气不减”“用大量科学数据展示北京人的石器技术与类型的特点和演变,解决了周口店石器工业的发展变化问题”;“辞世前一个月,在给友人的信中,老先生还这样勾画自己接下来的考察路线:9月去柳州,再去杭州,最后到安徽和县;明年去满洲里……”;然后再加以归纳、概括。可以得出以下答案:①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数次实地考察;② 锐气不减,用定量的方法解决了周口店石器工业的发展变化问题;③辞世前一个月,制定详细考察计划。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就本题而言,回答时应在联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有时极力坚持”“有时马上放弃”,阐述说明传主坚持与放弃的意义,即说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既要联系传主的经历、事实,此外,还要跳出个体,从整体上作出理性分析。首先找出事实“如果不是裴文中的坚持,那块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或许还要在地下沉睡多年”“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先后离去”“只有裴文中依旧相信,如果凿开这些最坚硬的岩层,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作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一度认为这就代表着中国境内最为原始的文化,但后来发现了比“北京人”更为古老的遗址,他马上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所以可以得出以下观点:裴文中的坚持和放弃是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的体现。裴文中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体现了很高的科学素养和唯物主义精神。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题目

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
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   ①   、B元素是   ②   、C元素是   ③
白局是南京的传统说唱曲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白局融合
白局是南京的传统说唱曲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白局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用南京方言演唱,用胡琴、酒盅、碟盘伴奏,唱的是俚曲,通俗易
某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3.5克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
某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3.5克药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你认为此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D.增加
Is it in this hospital_________my father had worked at _________ I was born? A.
Is it in this hospital_________my father had worked at _________ I was born? A. where; that           B. that; where    C. which; that           D. which; where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工作的;在电饭锅、电熨斗、电风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工作的;在电饭锅、电熨斗、电风扇中,不属于电热器的是_______。                                
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
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就会有前行的力量,就会有奋
(1)3.01×1022个OH-的物质的量为                  质
(1)3.01×1022个OH-的物质的量为                  质量为            ,这些OH-与          mol NH3的质量相等,与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