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也谈文学的去精英化 古耜 ①去精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也谈文学的去精英化

古耜

①去精英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又一新变,或曰又一特征。这一新变或特征是同中国社会的电子传媒时代,以及消费主义思潮一起到来的。对于文学秩序乃至文学观念的这一骤变,不少学者和评论家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们认为,完全摈弃了约束和限制的写作,将无法保证文学必须拥有的精神力度和艺术质量;同时,庸俗的文学作品只能培养庸俗的阅读趣味,而庸俗的阅读趣味又必然反过来催生更多的庸俗文学作品,这是一种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 然而,文学的去精英化在带来某些问题的同时,也包含着其合理的和积极的因素。其中至少有两点不容忽视。

②首先,文学的去精英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在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文学并不是一个全然开放的领域,而是同体制、规范和身份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精英在呼吁文化和文学变革时,除了主张用白话代替文言之外,还倡导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由于教育普及的滞后性,更由于媒体资源的有限性,五四精英们的这一倡导还基本停留在理想设计或艰难起步的层面,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境界。而它真正变为现实,恰恰是在包含了教育和媒体双重飞跃的改革开放年代。换一种更为周密而准确的表述,是改革开放的30年,特别是出现于这30年间的教育的空前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直接孕育和造就了文学的大众化潮流,从而把文学大众化、平民化和民间化的目标,出人意料地落到了实处。这一骤变对于文学生态乃至国人精神生态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很可能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地展现出来。

③其次,去精英化的文学写作中,包含着值得精英文学反思、参考和借鉴的东西。譬如,从“写什么”来看,去精英化写作喜欢表现人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化空间。乍一看来,这似乎偏离了文学的主旨,也多少有些趣味不高,但细细想来,这一切作为人性的构成,本不应该全然退出作家的视线,而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却一向很少关注,甚至完全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它们在文学去精英化的潮流中风行一时,就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态调整”的积极意义,也就很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取其合理的成分。同样,就“怎么写”而论,去精英化写作所擅长的那种放低自我、贴近生命的姿态,那种无所顾忌、实话实说的勇气,那种基于感受、自由洒脱的风度,以及那种或生猛、或俏丽、或调侃、或机智、或本色、或另类的语言,都不是精英表述的大敌,相反,经过选择和扬弃,恰恰可以成为对后者的滋养和补充。况且从文学发展的大历史来看,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从来就离不开民间和大众文学的支撑与孕育。(《海燕》2009年第9期)

1.下列对“文学的去精英化”的相关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的电子传媒时代以及消费主义思潮的到来,直接催生了文学的去精英化。

B.文学的去精英化的历史进步是指将文学大众化、平民化和民间化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C.文学的去精英化虽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忧虑,但它的积极意义势必会逐渐呈现出来。

D.去精英化写作因为放低自我、贴近生命,所以才产生了它颇具特色的非精英表述方式。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精英化”者认为庸俗的文学作品和庸俗的阅读兴趣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循环关系。

B.“五四”知识精英之所以倡导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是基于文学的“有限开放”性考虑的。

C.媒体资源的有限性和教育普及的滞后性使得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长期以来难以实现。

D.民间文学和大众文学是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当下流行的去精英化的文学文本,我们应该运用更多理性的目光去选择和鉴赏,而不是盲目地追捧。

B.没有改革开放30年间的教育的空前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文学的大众化潮流或许还要迟些到来。

C.如果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普及、媒体资源丰富,就会在当时实现文学大众化、平民化和民间化的目标。

D.日常生活和个人化空间的内容是精英化的文学写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精英文学写作很少涉及的部分。

 

答案

1.B

2.A

3.C

 

 

1(A项无中生有,“电子传媒时代以及消费主义思潮的到来,直接催生了文学的去精英化”错,原文为“一起到来的”;C项言过其实,文章第②段末仅说“很可能”;D项强加因果,文章第③段中说二者是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不成立)

2(A项,“‘精英化’者认为”错,原文第①段只说“不少学者和评论家”,这些人不能断定全是赞同文学“精英化”的人)

3(C项,无中生有,说法过于绝对)

 

相关题目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 ) A、1990年     B、1994年    C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 ) A、1990年     B、1994年    C、1995年    D、2000年
 He’s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 but he talks as if he ______ to many countri
 He’s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 but he talks as if he ______ to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 will have been     B. had been            C. should have been   D. would have be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在这一问题上,荀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在这一问题上,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CB=1,CA=,AA1=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CB=1,CA=,AA1=,M是侧棱CC1上一点,AM⊥BA1. (1)求证AM⊥平面A1BC; (2)求二面角B―AM―C的大小.
Our surrounding(周围) is being polluted faster than nature and man’s present
Our surrounding(周围) is being polluted faster than nature and man’s present efforts can’t prevent it. Time is bringing us more people, and more people will bring us more industry, more cars, la
 (1)本报记者田利平报道 记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楼的地
 (1)本报记者田利平报道 记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楼的地下室内见到了王小草。除了11岁过春节时穿过一次新衣外,至今17岁的她穿的还是别人送的旧
【甲】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
【甲】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The man _______in a blue jacket at the party was a doctor. A. put on      
The man _______in a blue jacket at the party was a doctor. A. put on        B. dressed         C. had on         D. wore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