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

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的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分别为精子和卵细胞,则产生a、b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a和b融合形成d细胞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

(2)若a、b是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 d杂种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准是是                。从细胞质中叶绿体的组成看,这一方法还可能培育出比有性杂交品种光合作用性能更好的植株,因为                            ______     ________。

(3)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Hhrr、hhRr两个烟草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一对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生长。要想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HhRr的杂种细胞,较为简便的筛选方法是                        

(4)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则d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                    的特点。

(5)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顺序是                    

答案

(1)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2)再生出细胞壁  

叶绿体对光合作用性能起决定性作用,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具有双亲的叶绿体

(3)大于800lx光照    

(4)d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 

(5)


解析:

考查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的知识。

(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方式是减数分裂,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称作受精作用。

(2)杂种细胞形成成功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杂种细胞中含有双亲的组成成分。

(3)a的基因型有两种:Hr、hr,b的基因型有两种:hR、hr,结合形成的融合细胞有四种:HhRr、Hhrr、hhRr、hhrr。由于一对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生长,所以为了分离出HhRr的杂种细胞,淘汰Hhrr、hhRr、hhrr的细胞,可以将培养液置于光照强度大于800lx的环境中。

(4)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二者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具备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能够无限增殖,同时能够产生抗体。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

(5)杂交瘤细胞是由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融合后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的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就能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相关题目

已知(12分) (1)画出f(x)的图像。 (2)求f(x)的解析式。
已知(12分) (1)画出f(x)的图像。 (2)求f(x)的解析式。
近年来许多欧美游客热衷于“末日旅游”,把旅游目标锁定
近年来许多欧美游客热衷于“末日旅游”,把旅游目标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消失的景观上。游客把乞力马扎罗山作为“末日旅游”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计算﹣3+10=( ) A.﹣30     B.﹣13      C.﹣7 D.7
计算﹣3+10=( ) A.﹣30     B.﹣13      C.﹣7 D.7
“”是“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    条件.
“”是“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    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若A=},B={0,1,2,3},则=    A. {0,1,2,3}     B.{1,2
若A=},B={0,1,2,3},则=    A. {0,1,2,3}     B.{1,2,3}      C.{1,2,3,4}      D. {0,1,2,3,4}
骨骼肌具有的特性是 (  )A.分泌    B.坚韧     C.兴奋   D
骨骼肌具有的特性是 (  )A.分泌    B.坚韧     C.兴奋   D.收缩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活细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A.生存斗争         B.过度繁殖    C.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