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铝、铜、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

(1)铝、铜、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填写序号).

①Al3+  ②Al3+、Fe2+  ③Al3+、Fe3+ ④Fe2+、Cu2+  ⑤Al3+、Fe2+、Cu2+

(2)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或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稀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答案

分析:

(1)根据铝、铜、铁金属活动顺序以及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解答;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以及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铝、铜、铁金属活动顺序是铝>铁>铜;依据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在A实验中铁粉不和硫酸铝溶液反应,只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实验①没有反应的铁粉又和实验②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可能含有剩余的铁;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金属铁,所以当铁恰好和硫酸铜反应时,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l3+、Fe2+;当硫酸铜有剩余时,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l3+、Fe2+、Cu2+;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铜;铁;②⑤;

(2)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例如涂油漆.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例如涂油漆.

 

相关题目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0,1],则满足条件的整数对 共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0,1],则满足条件的整数对 共有                  (    )    A.2个      B.5个      C.6个      D.无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稀溶液中,1 mol酸和1 mol碱完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稀溶液中,1 mol酸和1 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B.在101 kPa时,1 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
 The couple ________their old house and sold it for a vast profit. 
 The couple ________their old house and sold it for a vast profit.  A. did for          B. did in       C. did with         D. did up 
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IVA碳的化合物(有机
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IVA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如图所示,O是波源,a、b、c、d是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
如图所示,O是波源,a、b、c、d是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且Oa=ab=bc=cd=3 m,开始各质点均静止在平衡位置,t=0时刻波源O开始向上做简谐运动,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原
反应A + 3B = 2C + 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
反应A + 3B = 2C + 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mol/(L·s)     ②V(B)=0.6mol/(L.s)          ③V(C)=0.4mol/(L·s)      ④V(D)=0.45mo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 A.武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 A.武汉                   B.重庆                    C.南京                   D.上海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