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杂诗六首(其一) 宋·刘挚 四序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杂诗六首(其一)

宋·刘挚

四序若转毂,万物变秋风。

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

寒鸱坐晴屋,阴虫凄暮丛。

灵凤杳何许,寂寂朝阳桐。

【注】刘挚,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被贬谪,后流放新洲,含冤而死。

14.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5分)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悲”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5分)运用衬托手法。(1分)通过描写萧条凄凉的月亮挂在房屋的檐角,以哀景衬哀情,(1分)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1分)通过描写江上的枫叶已一片火红,以乐景衬哀情,(1分)反衬作者的悲凉之感。(1分)(只答“借景抒情”,有具体分析、表达效果,给3分)

15.(6分)一是为秋天景物而悲,(1分)诗中通过对秋风、秋月、寒鸱、秋虫等景物的描写,(1分)抒发了作者的悲凉之感;(1分)二是为孤单冷落的贬谪处境而悲,(1分)尾联以“灵凤”自比,(1分)以孤单地栖息在梧桐树上来比喻自己贬谪时的孤独、凄清。(1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也就是先描述出颔联写了什么样的景,写了什么样的情,然后分析景物描写与情感的抒发有什么关系。读后可知,颔联上句关键词“萧”表现出了月挂檐角的萧条凄凉,烘托的自然是诗人内心的凄凉感伤,故运用的是以哀景衬托哀情的手法;下句“赤”表现出了江上火红的枫叶,属于乐景,由注释可知,诗人被贬,最终含冤而死,因此应是凄凉哀伤的,故属于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由题干“哪些悲情”可知,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可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复杂的情感。前三联主要通过对秋季枫叶、秋风、秋月等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因秋景而悲伤的情感;由诗歌注释可知,诗人因被贬官而孤单冷落的凄凉之感;通过对“灵凤”的孤独栖息,来抒写自己的孤独凄清之感。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SO2和SO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SO2和SO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直线形;三角锥形                           B. V形;三角锥
 The Greens’ shop has been broken into three times in the last two years, __
 The Greens’ shop has been broken into three times in the last two years, ______ resulting in their great loss. A. each                     B. ever              
10、治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人类遗传疾病的根本途径是:
10、治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人类遗传疾病的根本途径是:        A、口服化学药物                       B、注射化学药物        C
22. Jack’s grandpa was ______ from the fire by his neighbors, but died soon fr
22. Jack’s grandpa was ______ from the fire by his neighbors, but died soon from serious burns.        A. rescued             B. recovered          C. resulted       
2006年5月24日夜间,一辆油罐车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以北500
2006年5月24日夜间,一辆油罐车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以北500多公里的波尔加起火,事故现场发现了23具被烧焦的尸体,造成至少35人死亡,60多人受伤。
小强将10盒蔬菜的标签全部撕掉了。现在每个盒子看上去都一
小强将10盒蔬菜的标签全部撕掉了。现在每个盒子看上去都一样。但是她知道有三盒玉米,两盒菠菜,四盒豆角,一盒土豆。她随机地拿出一盒并打开它
 ----____ your cousin the man in the red car? A. Is              
 ----____ your cousin the man in the red car? A. Is                 B. Are            C. Am            D. Be
妥协是一门艺术,理性的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20世纪初,中
妥协是一门艺术,理性的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妥协”。 材料一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