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杂诗六首(其一)
宋·刘挚
四序若转毂,万物变秋风。
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
寒鸱坐晴屋,阴虫凄暮丛。
灵凤杳何许,寂寂朝阳桐。
【注】刘挚,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被贬谪,后流放新洲,含冤而死。
14.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5分)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悲”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杂诗六首(其一)
宋·刘挚
四序若转毂,万物变秋风。
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
寒鸱坐晴屋,阴虫凄暮丛。
灵凤杳何许,寂寂朝阳桐。
【注】刘挚,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被贬谪,后流放新洲,含冤而死。
14.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5分)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悲”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6分)
14.(5分)运用衬托手法。(1分)通过描写萧条凄凉的月亮挂在房屋的檐角,以哀景衬哀情,(1分)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1分)通过描写江上的枫叶已一片火红,以乐景衬哀情,(1分)反衬作者的悲凉之感。(1分)(只答“借景抒情”,有具体分析、表达效果,给3分)
15.(6分)一是为秋天景物而悲,(1分)诗中通过对秋风、秋月、寒鸱、秋虫等景物的描写,(1分)抒发了作者的悲凉之感;(1分)二是为孤单冷落的贬谪处境而悲,(1分)尾联以“灵凤”自比,(1分)以孤单地栖息在梧桐树上来比喻自己贬谪时的孤独、凄清。(1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也就是先描述出颔联写了什么样的景,写了什么样的情,然后分析景物描写与情感的抒发有什么关系。读后可知,颔联上句关键词“萧”表现出了月挂檐角的萧条凄凉,烘托的自然是诗人内心的凄凉感伤,故运用的是以哀景衬托哀情的手法;下句“赤”表现出了江上火红的枫叶,属于乐景,由注释可知,诗人被贬,最终含冤而死,因此应是凄凉哀伤的,故属于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由题干“哪些悲情”可知,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可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复杂的情感。前三联主要通过对秋季枫叶、秋风、秋月等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因秋景而悲伤的情感;由诗歌注释可知,诗人因被贬官而孤单冷落的凄凉之感;通过对“灵凤”的孤独栖息,来抒写自己的孤独凄清之感。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