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针 挑 土芳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针 挑 土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 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0.“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12.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13.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

10.用意①总括上下文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理解: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 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11.(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12.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象征:“成家好比针推土”,“赚钱好比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13.第一问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

【解析】

10.

试题分析:注意语句的含义,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该语段的作用。答题时注意联系文章的主旨作答。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散文的句子含义和写作意图的题目,分析句子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注意作答,因为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在是看似散乱的外形下要找到内在的神,一切都要通过和要表达的主旨的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义的题目,注意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作答,有时还要结合句子的类型和位置作答。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句子和位置和句子的类型,比如修辞句要答出其修辞义,哲理句要答出其含有的道理,情感句要答出表达的情感。这两句分别是情感句和修辞句,注意结合上下文和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行分析。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标题内涵的题目,注意其等重的含义。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标题的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表层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只要是人物的形象和当时的现状,深层含义是文章的主旨反应出的当地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作者情感的题目,注意集合文章的主旨作答,然后找到相关的描述,分析作用。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注意找到“我“的举动的句子,分析表达的情感,情感注意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作用注意从表达方式的转换的角度进行分析。还要注意“我”在文中起到的见证人和线索的作用,从“第一人称”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题目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周一片寂静,我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周一片寂静,我用心去谛听,可以听见竹枝伸展、竹叶舒张、根须蠕动的声响,______________。 A.从而获得
Tom is good at sports. He can jump_________ than me. A. too high        B
Tom is good at sports. He can jump_________ than me. A. too high        B. much higher     C. very high         D. more highly
17.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
17.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钢铁在锈蚀过程中,下列5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    ) ①Fe由+
钢铁在锈蚀过程中,下列5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    ) ①Fe由+2价转化为+3价  ②O2被还原  ③产生H2  ④Fe(OH)3失水形成Fe2O3·H2O  ⑤杂质C被氧化除去 A.①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        最快的是 ()。   A.v(D)=0.4 mol·(L·s)-1               B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与人的交往中,最困难的也许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与人的交往中,最困难的也许并不是有形的握手和外在的微笑,而是相互间内 在的沟通。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意思的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