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学已向两个方面发展,宏观研究的水平为生态系统水平,微观

现代生物学已向两个方面发展,宏观研究的水平为生态系统水平,微观研究的水平为分子水平,对于分子的研究,其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物质提取和分离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一)DNA分子的提取和分离

(1)在提取菜花细胞中的DNA时,采用的研磨法,为什么不能像用鸡血那样,用蒸馏水使其破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提取实验过程中用到两种浓度的NaCl溶液,说明其作用:

①2 mol/LNaCl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14 mol/LNaCl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每100 mL血液中加入3 g柠檬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定DNA所用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时,都会用到缓冲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洗脱过程中,对洗脱液的流速要求稳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不同的化学物质,其理化特性不同,提取方法也有所差异,如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________,因此可以用________方法进行提取。

 

答案

(一)(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不会吸水涨破,只有通过研磨,才能释放出DNA

(2)①溶解DNA分子,过滤并除去不溶于NaCl溶液的杂质

②使DNA分子析出,过滤并除去溶于NaCl溶液中的杂质

(3)防止出现凝血  (4)二苯胺试剂

(二)(1)维持血红蛋白环境中的pH的稳定

(2)维持操作压的稳定

(三)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萃取

 

(一)(1)DNA分子提取中理想的材料为富含DNA的细胞,动物中鸡血红细胞具有细胞核,放入蒸馏水中会使细胞涨破释放出DNA,而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不能因吸水而涨破。(2)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NaCl溶液,初次为2 mol/L的NaCl溶液,用于溶解DNA,而0.14 mol/L的NaCl溶液会使DNA析出。(3)为了防止凝血现象的发生应加入柠檬酸钠。(4)鉴定DNA所用的试剂为二苯胺试剂。

(二)(1)为保持蛋白质的生理活性,防止变性从而用缓冲液保持pH的恒定。(2)洗脱液的流速变化过快,使操作压变化过大,从而使洗脱物质的下降速率变化过大,导致分离纯化不充分。

(三)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有机溶剂作萃取剂,以萃取的方法来提取。

 

相关题目

以10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驾驶员发现正前方60 m处有一辆以4
以10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驾驶员发现正前方60 m处有一辆以4 m/s的速度与汽车同方向匀速行驶的自行车,驾驶员以-0.25 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经40 s停
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不匹配的是(    ) A.天津的石油化学工
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不匹配的是(    ) A.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与淡水资源 B.海南岛的橡胶种植业与热量资源 C.江南丘陵的茶园与土壤资源 D.大兴安岭的
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熔化时
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熔化时不导电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C.不是离子化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D.溶液中已电离的
小强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发现中美两国都与7、8两个数字有缘,
小强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发现中美两国都与7、8两个数字有缘,于是他摘录了这样四条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中美两国都经过8年民族独立战
在验证平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A、B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
在验证平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A、B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位于O处,如下图所示,此时,现在保持A读数不变化,减小角,要使结点仍在O处
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的部位和胚胎发育的部位
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的部位和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 A.卵巢;子宫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最为科学的是 A.如果长期生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最为科学的是 A.如果长期生活在缺碘环境中易患肢端肥大症 B.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如果成年人
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
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