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演员贾玲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表演小品《木兰从军》,将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怕死的傻大妞形象。
节目播出后,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文史专家说:“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而广大网民反应不一。
贾玲最终进行了公开道歉。而在贾玲道歉后,部分网民发起“贾玲保卫战”,反对道歉,认为文化艺术不能只发出一个声音。这又在广大网民中引起了新的争论。
请给贾玲、相关专家或其他相关参与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写信人为考生本人,统一署名为“晓豫”,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传民族文化,扬中华之风
——致贾玲的一封信
尊敬的贾玲女士:
您好!
对于您的小品《木兰从军》引发的一些评论之声,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恶搞经典文学。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是社会的倒退,是不利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的。所以挽救民族文化迫在眉睫。
民族文化似朝阳,勃勃生机,热情如火;民族文化是明灯,照亮一个民族的希望;民族文化如绿洲,给干涸的心灵一片滋润的净土。
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责任与使命。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不是仅靠强大的武器,也不是只靠领导人的带领,而是靠一代代的“匹夫”把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二战期间,日本人为什么在占领东北后对幼儿和青少年教授日本文化?为什么要禁止说中文,限制用汉字?因为他们深知,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根,有了根万物才能发芽,才可以枝繁叶茂。所谓“斩草除根”便是这个理。因此传承民族文化,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守护住我们的“根”就尤为重要。
传承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内容和发展历程。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低劣的部分。但是它们都是一个时代的特征的反映,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尊重。中国古代文学星河光辉灿烂,有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有饱含哲理的理论思想,有生动丰富的民俗娱乐,当然也不乏那些带有封建压迫的伦理纲常。我们不可一概而论,要尊重其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承民族文化从自身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点滴积累,从日常生活中多了解一些文化常识,阅读一些书籍,从内心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它能真正地融入你的生活,陶冶你的情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因此,我想对您说:“作为一位公众人物,您的一举一动莫不影响着我们。请您尊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国之风。”
此致
敬礼!
晓豫
2015年10月26日
【解析】
试题分析:
1.作文要求写书信,考生一定要注意书信的正确格式。中文书信的的标准格式是这样的:称呼,顶格写。问好,另起一行空两格。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也可以紧接问好的短句写正文。“此致”有两种安排法:一是“此致”接在正文后,后面不用标点符号;二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后面同样不用标点。“此致”可用“顺祝”“敬颂”之类的词语替换,但此致后可以用“敬礼”也可以不用。“敬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面用叹号。落款,另起一行,靠右写自己的落款。落款下标注写信的日期。
2.考生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贾玲、相关专家或其他相关参与方。无论哪个角度都要联系材料阐述观点。可以从“民族文化”与“文化艺术”角度入手。
3.说明:
I.基础等级评分:
“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Ⅱ,发展等级评分:
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⑥见解新颖⑩材料新鲜⑩构思精巧⑩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⑩有个性特征
Ⅲ.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Ⅳ.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要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