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

19.“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分)

20.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

19.“咽”。“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作者移情于景.将颖河人格化,(2分)说水声潺潺是颖河幽咽悲,.表现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1分)(若学生答出“空”字,并对它的双关意做出合理的阐释亦可)

20.最后一句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2分)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达内心的悲凉伤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9.首先理解全诗,继而理解“空听潺潺清颍咽”此句,特别关注此句中“咽”以及“空”的双层意义。

20.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亦已无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点评:答题时注意炼字题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结合诗歌语境,分析大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要注意答题格式的规范性,用词的准确性(使用术语)。诗文以景传情,借助“月光”传达作者的情感。

相关题目

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2
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3、作地势,高下九则。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此则寡人之
When and why he came here ______yet..    A. is not known         
When and why he came here ______yet..    A. is not known                B. are not known    C. has not known             D. have not been
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
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C.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试题。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试题。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
在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如
在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如图),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成轴对称
如图9中的起瓶器,它属于       杠杆(填“省力”或“费
如图9中的起瓶器,它属于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它的支点是       (填A、B 、C或D);若沿竖直方向用力开启瓶盖,在图中      
下列关于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两个事物
下列关于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联系具有客观性,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C.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具
材料一:  图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曲线图。
材料一:  图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曲线图。 图二: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速与GDP增速情况(单位%) 注:我国单位GDP所消耗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