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道同,河间人。其先蒙古族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道同,河间人。其先蒙古族也。事母以孝闻。洪武初,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出为番禺知县。番禺故号烦剧①,而军卫②尤横,数鞭辱县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同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民赖以少安。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其兄弟因怙势为奸。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县民悼惜之,或刻木为主祀于家,卜之辄验,遂传同为神云。当同未死时,布政使③徐本雅重同。同方笞一医未竟,而本急欲得医,遣卒语同释之。同岸然曰:“徐公乃亦效永嘉侯耶?”笞竟始遣。自是上官益严惮,然同竟因此取祸。
[注]①烦剧:事物多而杂乱 ②军卫:镇守一方的军士。 ③布政使:明代官名,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2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蒙古族也 先:祖先 B.辄巧诋以罪 诋:诬蔑
C.亮祖破械脱之 械:脚镣和手铐 D.徐本雅重同 雅:高贵
2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 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
出为番禺知县 或刻木为主祀于家
A.两个“为”相同,两个“于”不同
B.两个“为”不同,两个“于”也不同
C.两个“为”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于”也相同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 抑买:压价购买
B.同械其魁通衢 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C.其人骨鲠可用 骨鲠:指耿直
D.自是上官益严惮 严惮:非常怨恨
以下小题的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24.①民赖以少安 ②亮祖不能屈也
A.①百姓信任他因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屈从于他
B.①百姓依靠他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屈从于他
C.①百姓依靠他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使他屈服
D.①百姓信任他因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使他屈服
25.①会同奏亦至 ②笞竟始遣
A.①随后送道同奏章的人也到了 ②打完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B.①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 ②打完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C.①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 ②竟然打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D.①随后送道同奏章的人也到了 ②竟然打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2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道同严正刚直的一组是
①非理者一切抗弗从 ②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
③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 ④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
⑤县民悼惜之 ⑥遣卒语同释之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④
2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同担任番禺知县,不像以往的县令那样处于被动局面,而是严明执法,抗拒当地军卫骄横非理的行为,使当地百姓能稍微安定。
B.道同严惩不法土豪,当时权贵朱亮祖受土豪家贿赂,置酒召道同说情,道同严词拒绝,后来朱亮祖擅自放了土豪,还借他事打了道同。
C.富民罗氏娶了朱亮祖的女儿,他的兄弟便依仗权势大做坏事,道同追究惩处他们,朱亮祖却把他们抢了回去。于是道同把朱亮祖的所作所为上奏朝廷。
D.朱亮祖先弹劾道同讪傲无礼的情况,皇帝便派使臣诛杀道同,后因见道同奏章而悟,又派使臣前去宽恕道同,但道同已在后一个使者来到之前被杀害。
21.D
22.B
23.D
24.C
25.B
26.D
27.C
【解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 D.徐本雅重同(向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的18个虚词的用法。B.两个“为”不同(被动、动词做),两个“于”也不同(嫁给、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 D.自是上官益严惮 (畏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的翻译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整体的把握,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准确对文句进行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关键的实词虚词。①民赖以少安(百姓依靠他而稍微安定) ②亮祖不能屈也(亮祖不能使他屈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的翻译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整体的把握,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准确对文句进行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关键的实词虚词。①会同奏亦至(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②笞竟始遣(打完了竹板子才让他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意理解的一道试题,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准确地根据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原文作合理化的分析。这种体现人物性格的题可以用排除法,考生先找准不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然后再进行排除。根据文意不能体现人物这一性格的有:③⑥。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7.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命题的原则主要是人、时、地、事的混淆和重点词的翻译。通过阅读文章不难发现“于是道同把朱亮祖的所作所为上奏朝廷。”这一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翻译】
道同是河间人,他的祖先是蒙古族。道同侍奉母亲因孝敬闻名。洪武初年,被推荐任命为太常司赞礼郎,外调担任番禺知县。番禺从前以事务杂乱难理闻名,而且防守当地的军士尤其蛮横,他们多次鞭打羞辱县中的副佐官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能忍受。道同执法严明,不合道理的事情一律抗拒不听,人民依靠他这样才稍微安定了。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他多次用权势动摇道同,道同没有被动摇。有钱有势的几十个恶霸压低价格购买集市上的珍宝物品,他们稍不能恣意妄为,总是用各种罪名诬陷人。道同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拘禁了他们的头领,各个恶霸的家人争着贿赂朱亮祖求他给免罪脱身。亮祖设酒席召来道同,悠闲舒缓地说这件事情。道同声音严厉地说:“您是大臣,怎么受小人的役使呢!”亮祖不能使他屈服。过些天,亮祖打破了那些恶霸的脚镣和手铐赦免了他们,他还借着别的事鞭打了道同。 一个姓罗的富民,把女儿献给朱亮祖,他们兄弟于是依仗权势做坏事。道同又查问惩办了他们,朱亮祖又把他们抢回去了。道同郁积不平之气,条陈朱亮祖的坏事上奏朝廷。道同的奏章没到,朱亮祖揭发道同讥讽倨傲的情况的奏章先到了。皇帝不知其中的原因,于是派使臣诛杀道同。正赶上道同的奏章也到了,皇帝才明白了,认为道同的职位很低,却敢于指出大臣不法的事,他这个人刚直可用,又派使臣宽恕道同。两个使臣同一天到这番禺,后面的使臣刚到,道同已经被杀了。县民哀悼痛惜他,有的人刻木做成牌位在家中祭祀,问卜事情总是应验,于是传说道同成了神。当道同未被杀死时,布政使徐本向来敬重道同。一次,道同正鞭打一个犯事的医生,还没打完,可是徐本急着想要找那个医生,派了士兵告诉道同释放他。道同严正地说:“徐公竟然也效法永嘉侯吗?”打完了板子才送走那个医生。从此,上级官员更加畏惧道同,然而道同最终因此招致了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