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节能标准,大力推动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加强管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请运用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联系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谈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并请你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节能标准,大力推动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加强管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请运用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联系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谈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并请你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经济效益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珍惜和保护资源,发展经济要立足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要求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5分)
(1)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提倡绿色消费。(1分)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1分)
(3)必须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1分)
(4)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
谈意义时注意设问提出的两个角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科学发展观。能够说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这两个方面有什么作用即可。提建议从经济常识方面切入的知识点很多,主要从树立节约的观念、科学消费、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