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一:丝缕布帛这些,我们生产得不少,贩卖到路途颇远,又有点危险的吕宋,就是为了换取佛郎银、佛郎钱。吕宋一带地方,与我们的商民往来贸易,彼此颇为熟悉,相处融洽。
材料二:中国有的是过剩的货物,他们从不向我们购买任何物品,只把物品卖给我们,并专门索取钱币为代价。为获得银币,他们的货物价格非常便宜,故我们向他们买的东西特别多。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丝缕布帛通过什么途径“贩卖到路途颇远,又有点危险的吕宋”的?其开创者为谁?
(2)为保证安全,减少危险,唐朝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商民往来贸易,彼此颇为熟悉,相处融洽”。
(4)材料二中“中国有的是过剩的货物,他们从不向我们购买任何物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清朝采取了哪种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1)丝绸之路(1分) 张骞(1分)
(2)唐朝设安西都护府(1分)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1分)并驻军防守(1分),使得唐朝丝绸之路交通更加安全畅通。
(3)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1分)(或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中国文化西传: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等远传西域和欧洲。唐朝时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许多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包括思想文化随之向西传播。(任一点1分)西方文化东来:汉朝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物产传入中国;唐朝时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包括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至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任一点1分)
(4)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需求少(1分)闭关锁国政策(1分)清军入关后,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加强对人民的防范,清政府作出了海禁的严厉措施。(1分)随着西方殖民者频繁的东侵,加之君主专制唯我独尊的心态影响下对世界趋势不甚了解。(1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