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传出难民营
“太阳给我们光明,月亮给我们宁静,我们在森林里奔跑,蝴蝶在我们身边飞舞,朋友们,让我们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尽情玩耍……”在科伦坡以南约100公里处泰尔瓦塔海啸难民营的一个简陋帐篷里,当地的孩子们、来自科伦坡的同龄人,以及来自菲律宾的心理医生,共同唱起了这首动听的僧伽罗语歌曲――《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欢笑》。1 3岁的舒兰・吉卡泪流满面,因为歌声让她想起了被海啸夺去生命的同学们,想起了已经逝去的亲友,他们永远无法和自己一起歌唱了。一曲终了,吉卡和来自菲律宾的心理医生特卡莎・西松紧紧拥抱在一起。西松不停地安慰孩子说:“一切都会过去,生活会重新好起来!”
泰尔瓦塔,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斯里兰卡小渔村,因为海啸而闻名于世。在海啸中,这个约有500个家庭的渔村,有300多名村民在海啸中丧生,有35名孩子失去了母亲,23名孩子失去了父亲,17名孩子失去了双亲。房屋大量倒塌,绝大多数村民赖以维生的渔船也被破坏殆尽。海啸改变了很多村民对大海的看法,有人对夺去亲友生命的大海感到愤怒,有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人因为难以面对灾后的惨象而失去生活的勇气。
特卡莎・西松说,她和她的39名同事自愿来到这里,目的就是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克服眼前的困难,除去海啸留下的心理阴影。在一顶帐篷下,记者看到十几个孩子和西松并肩坐在凳子上围成一圈,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恐惧,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愿望。西松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发言的孩子。
唱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是心理辅导的一部分。游戏的另一项内容,是大人牵着孩子们的手,孩子们互相牵着手,手拉手走出昏暗的难民营,来到阳光下。大人们不停地告诉身后的孩子:“拉紧手,往前走!”
和西松在一起的,还有一些本地的志愿者。他们细心地跟着心理医生做每一件事。西松说,她和同事们在这里的时间毕竟有限,她们将把心理辅导的技能传授给本地志愿者。她们走后,这些志愿者会将心理辅导工作继续下去,帮助孩子们恢复正常的生活。
1 7岁的伊莎拉・瑙杜纳是科伦坡一所中学的学生。听说西松和她的同事们来给灾区的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她立即决定跟着他们到灾区,义务担当僧伽罗语翻译。她说,海啸对斯里兰卡人来说是极大的不幸,但海啸让斯里兰卡人空前地团结起来,也让斯里兰卡更紧密地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她从中看到了斯里兰卡的未来和希望。
17.这篇通讯在报道时或详或略地提到了许多人,试分类列举,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使用材料。(6分)
答:
18.这篇通讯以《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欢笑》一首优美的歌开头有什么好处?试结合文章简析。(5分)
答:
19.联系全文,概括写出全文的中心。(6分)
答:
20.泰尔瓦塔村刚刚受到海啸的重创之后急需救援,这时到灾区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合适不合适?为什么?请你依据全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探究。 (8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