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唐朝廷平高昌国)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谏曰:“未若因抚其人而立其子……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兵镇守……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资无用。”上不从,以其地为西昌州,又改为西州……并为(安西)都护府,留军以镇之。
材料二:(东突厥来归附)温彦博以为,“请……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魏征以为“……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上卒用彦博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高昌和东突厥地区的治理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方式?
(2)在中国古代史上,许多封建王朝对其他民族采取了“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指出汉武帝、辽政权和元政府“因俗而治”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元朝时西藏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朝初年西藏五世达赖到北京朝贺,并被顺治帝正式册封为“达赖喇嘛”,授予金册和金印。从此,“这赖喇嘛”这一封号开始具有政治和法律效力……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赐金册、金印,确立了班禅的宗教地位。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元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孙中山阐述民族主义道:“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其《通告海陆军将士文》中说:“逆胡猾夏,盗据神州,奴使吾民……乃者义师起于武汉……民国新基,于是始奠。”
(4)据材料四归纳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何局限?
材料五: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从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主改革到现在,西藏是进步了、发展了,那种所谓“中国政府灭绝西藏文化”,完全是一派谎言。我们不仅有能力维护西藏的稳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要继续支持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保护西藏的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个立场是不会动摇的。
(5)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为加快西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