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1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它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

答案

11B

12C

13D

【解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B项中,题干中“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程度变化,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B项,题干 “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混淆文意,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12

试题分析:可以用假设代入法和排除法。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C项中,范围扩大,《保卫黄河》仅在抗战时期是精神旗帜。故选C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如选项C中,题干“《保卫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混淆范围,考生就要根据题干信息回到原文中重点分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中,题干中“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偷换概念,原文第四段“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考点强调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所以在理解有关“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D选项,偷换概念,应回到原文第四段具体分析判断。

相关题目

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
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求出行星的质量       B.可求出太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大气中臭氧增加       C.氟利
植物的世代交替生活史中,配子体寄生于孢子体的植物和孢
植物的世代交替生活史中,配子体寄生于孢子体的植物和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生活的植物依次是        A.种子植物、苔藓            B.藻类
某旅客计划从北京乘高铁到杭州旅游,此行合理的高铁线路
某旅客计划从北京乘高铁到杭州旅游,此行合理的高铁线路选择及沿途所看到的景象相符的是( )   A.京沪线-宁杭线  麦浪与水乡   B.京沪线-宁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中国航母辽宁舰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
中国航母辽宁舰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为67500吨,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6.75×104吨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 4FeI3      
如图14-7-21所示电路,G是电流表,R1、R2是两个可变电阻,调
如图14-7-21所示电路,G是电流表,R1、R2是两个可变电阻,调节可变可阻R1,可以改变电流表G的示数.当MN间的电压为6 V时,电流表的指针刚好偏转到最大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