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1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它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

答案

11B

12C

13D

【解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B项中,题干中“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程度变化,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B项,题干 “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混淆文意,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12

试题分析:可以用假设代入法和排除法。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C项中,范围扩大,《保卫黄河》仅在抗战时期是精神旗帜。故选C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如选项C中,题干“《保卫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混淆范围,考生就要根据题干信息回到原文中重点分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中,题干中“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偷换概念,原文第四段“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考点强调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所以在理解有关“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D选项,偷换概念,应回到原文第四段具体分析判断。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近期,关于增减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近期,关于增减中学课本中古诗词的讨论很热烈。  甲  ,其实质上是讨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化与弱化
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
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 C.资源状况 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维新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 ①公车上书  ②维新变法思想的
维新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 ①公车上书  ②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③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  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
从下列三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
从下列三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 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的农民利益    B.一直保持着农民阶级革命本色 C.农民阶级不能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公开投票,评选千年最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国际互联网公开投票,评选千年最伟人的思想家,马克思因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而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名列榜首。科学社会
在中,,三边长成等差数列,且,则b的值是 (     ) A.
在中,,三边长成等差数列,且,则b的值是 (     ) A.      B.       C.        D.
一位七年级学生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来到这里,我牺牲
一位七年级学生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来到这里,我牺牲了自己的朋友和快乐,以及无数无忧无虑地生活。曾几何时,我的知心好友同我一起疯疯地
2013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易建强说,准备提案,前期调
2013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易建强说,准备提案,前期调研必不可少。调研不能是会前“一阵风”,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必须要花些时间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