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50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据图回答1~2题。
1.直接由该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中的石笋 D.沙漠中的风蚀城堡
2.丙区域侵蚀作用强度小于甲区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甲区域天然植被覆盖最好
B.甲区域地形复杂,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大
C.丙区域降水多、温度较高
D.丙区域的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好
下图为1950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据图回答1~2题。
1.直接由该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中的石笋 D.沙漠中的风蚀城堡
2.丙区域侵蚀作用强度小于甲区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甲区域天然植被覆盖最好
B.甲区域地形复杂,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大
C.丙区域降水多、温度较高
D.丙区域的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好
1-2 B D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其侵蚀强度最大值与一定的降水量相关,所以可以认定此外力作用为流水的侵蚀作用。结合气温和降水分析,丙区域的降水量大于甲区域,其受侵蚀较小的原因应该是该区域植被覆盖好、人类活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