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离子Na+、K+、Cu2+、H+、NO3﹣、Cl﹣、CO32﹣、OH﹣,按可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情况,则分成A、B两组,而且每组中均含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则A组 ,B组 .
用同浓度的AgNO3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反应,所用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 ;如用同浓度等体积的AgNO3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反应,所用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 .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近似的用下图中的曲线 表示.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分析: (1)A组和B组没有明确的要求,只要从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角度将离子分成两组即可;
均发生反应Ag++Cl﹣=AgCl↓,同浓度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反应,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2:3,所用AgNO3的物质的量比为1:2:3;若AgNO3的物质的量相等,MgCl2、KC1、A1Cl3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
(3)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来确定离子浓度变化,进而确定导电能力的变化.
解答: 解:(1)设A组中含有Cu2+,Cu2+与CO32﹣、OH﹣分别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共存,CO32﹣、OH﹣则应存在于B组中,CO32﹣、OH﹣与H+反应而不能共存,则H+应存在于A组,
又每组中均含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所以A组中应还含有NO3﹣、Cl﹣,B组中还应含有Na+、K+,
所以A组中含有Cu2+、H+、Cl﹣、NO3﹣,B组中含有Na+、K+、OH﹣、CO32﹣ ( A、B可对换).
故答案为:Cu2+、H+、Cl﹣、NO3﹣;Na+、K+、OH﹣、CO32﹣ ( A、B可对换);
均发生反应Ag++Cl﹣=AgCl↓,同浓度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反应,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2:3,所用AgNO3的物质的量比为1:2:3,因硝酸银浓度相同,则所用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1:2:3;若AgNO3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等浓度的NaC1、MgCl2、A1Cl3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设NaC1、MgCl2、A1Cl3三种溶液浓度都是cmol/L,体积分别为xL、yL、zL,可得xc=2yc=3zc,整理的x:y:z=6:3:2,
故答案为:1:2:3;6:3:2;
(3)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所以在没加硫酸之前,氢氧化钡溶液具有一定导电能力,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为:H2SO4+Ba(OH)2=BaSO4↓+2H2O,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逐渐降低,最后导电能力为零,也就是说恰好完全反应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了,当硫酸过量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大,直到和原来接近,所以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是强→弱(水有微弱的导电性)→强,曲线C符合导电性的变化趋势,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离子共存、离子反应计算及图象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及反应与图象的对应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