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青 山 行 季宇      ①初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青 山 行

季宇

     ①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②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③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④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在人生的最后岁月。

    ⑤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⑥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是一个秋天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⑦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⑧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⑨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璘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夜郎万里道,西去令人老”、“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⑩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当年“散金三十万”、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英雄气短”的哀叹:“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宝应元年,一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⑾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宗教上的震撼。“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李白一生以诗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所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选自2008年第6期《散文选刊》)

16.为什么说李白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然后分条作答。(4分)

                                                                             

                                                                               

17.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请概括作答。(4分)

                                                                              

19.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请选取其中的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6、①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于此,这里布满了他的足迹;②当涂的山水激发了李白的诗情,使李白因诗而名;③正是因为李白的存在,当涂的山水才显得不同寻常。(答对一条给1分,两条给3分。)

17、过渡或承上启下。(1分)第四段描写青山,第五段接着写青山上的“墓园”,这是承上;(1分)由对青山墓园的描写引出了下文对李白多次来到当涂生活、创作情况的叙述,这是启下。(1分)(语句通顺给1分)

18、李白的诗歌成就登峰造极不可逾越,他的一生是与诗歌相伴的一生,所以他是幸福的;(2分)李白虽才高出众,但时运不济,没有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所以他又是不幸的。(2分)

19、答案示例:(1)虚实结合(2分)本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描写了眼前所见的“青山墓园”,也写到了由现实的景物触发的联想(李白在当涂的经历以及这里昔日的景物等)。(3分)这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李白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1分)

(2)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2分)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中既有对当涂秋景的生动描绘,也有对李白一生的概括和评价,还抒发了对李白的缅怀、仰慕、叹息之情。(3分)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使文章感情充沛、自然,内涵丰富,感染力强。(1分)

(评分标准:指明手法2分、具体描述手法3分、表达效果1分)


解析:

相关题目

 (6分)“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某景点旅游区在7天假期中
 (6分)“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某景点旅游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截至2009年3月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索马里海域共完成了27
截至2009年3月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索马里海域共完成了27批104艘船只的护航任务,其中成功解救3艘外国商船,对110多艘可疑船只进行了驱离、警告
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在电
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在电源内部,由负极到正极的方向为电动势正方向B.在闭合电路中,电动势的正方向与内电路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The tall boy is good at_________football. A. play     B.plays     C
The tall boy is good at_________football. A. play     B.plays     C.played       D.playing
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
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    ) A.浓盐酸                  B.生石灰                   C.石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则 A.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则 A.                  B. 7                          C. 6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