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苦 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苦 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⑦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⑧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⑨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⑩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第③段写到父亲的哪两件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文中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结合全文,说明下面语句表达的含意。

①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②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在文末,作者深情地说“我充满了夏之崇拜!”通观全文,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小题1】第一件事写父亲翻身压死了蝎子,(1分)写出童年快乐(有趣)的生活,为苦夏作对比(反衬)(2分);第二件事写父亲挨批斗(1分),暗示自己的生活已经开始面临苦难,并引出下文的对苦夏的思考。(2分)

【小题2】对比,比喻。通过把快乐的时光与苦难的岁月做对比,把苦难比做夏天,生动形象地写出苦难岁月的难熬难耐。

【小题3】①音乐的最高境界不仅给人听觉的享受,更是生命的感悟。在维瓦尔第的乐曲中,“我”结合自身经历更充分感受到夏的苦涩、艰辛与悲壮。我的经历与感悟丰富了乐曲的内涵。所以“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②体现出我感悟到苦夏的意义后,昂然的生命状态。一方面同酷暑、人生的苦难搏斗,一方面获得巨大的创造力(或“作者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一方面和酷暑搏斗,一方面获得巨大的创造力。”)

【小题4】①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是,在作者看来,夏是苦难的象征;

②但苦难使人们具有承受力,并因承受苦难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创造力量);

③可以使人们有苦涩、艰辛、悲壮的审美感受;④同时苦难到达极致,可以激发出战胜苦难超越苦难的生命力量。


解析:

【小题1】6分

【小题2】4分

【小题3】意思接近即可。每小题个3分。

【小题4】每点给2分,三点即给满分。

相关题目

观赏园林景观要把握一定节奏,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观赏园林景观要把握一定节奏,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序幕—开始—高潮—结束 B.低潮—高潮—发展—结束 C.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D.开始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下列产业部
右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
右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 A.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       B.
Miss Jones       music at Bardon School for five years when she was abroad
Miss Jones       music at Bardon School for five years when she was abroad and now she is an actress. A.had taught         B.has taught         C.taught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
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
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作一个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其解为,这个方程可为________ *
作一个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其解为,这个方程可为________ * __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反应类型:(1)铝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所属反应类型:(1)铝与稀盐酸反应                    ,属于         反应。(2)铁在氧气中燃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