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⑴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

   ⑵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⑵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六十八岁的放翁,被罢斥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了。看来,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尽管“食且不继”,疾病缠身,他依然心存天下,壮怀激烈。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枨触,写了两首诗。命题人选择了以雄浑胜,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的第二首。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都在金人占领区内。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东入海”的黄河,仿佛夹着愤怒之气,倾泻而来;“上摩天”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但失望又终究不同于绝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他不是临终还希望“王师北定中原”吗?于此可见,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相关题目

有大量混血种人的地区是(      ) A、拉丁美洲        
有大量混血种人的地区是(      ) A、拉丁美洲         B、北美           C、欧洲西部       D、南亚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素不相能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素不相能    毁家纾难 B.理曲词穷    审时度势    民不聊生 C.却之不恭    胆大枉为    荼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移动点A,使得顺次连结这四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移动点A,使得顺次连结这四个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移动后点A的坐标为______.
在Na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如果[SO42-]=0.3mol•L-1,当
在Na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如果[SO42-]=0.3mol•L-1,当加入等体积的0.2 mol/L的NaOH溶液时,生成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原混合溶液中Na+ 物质的量浓
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H2SO4和Na2O2,气体体积不断减小
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H2SO4和Na2O2,气体体积不断减小,最终气体的颜色变深,则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为(    ) A.H2O(g)、NO、N2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B代表         ;D代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
1.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地面上任何运动的一点,在任一
1.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地面上任何运动的一点,在任一时刻,地平面上空GPS卫星至少有 A.3颗 B.4颗         C.21颗    D.24颗  
已知实数a,b分别满足,,且a≠b则的值【   】         
已知实数a,b分别满足,,且a≠b则的值【   】              A.1.5             B.-1.5        C.2/3         D. -2/3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