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采石矶①    [清]张之洞 艰难温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采石矶①    [清]张之洞

艰难温峤②东征地,慷慨虞公③北拒时。

衣带一江今涸尽,祠堂诸将竟何之。

众宾同洒神州泪,尊酒重哦夜泊诗④。

霜鬓当风忘却冷,危栏烟柳夕阳迟。

【注】①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由南京回到武汉任湖广总督,这首诗是他归舟经采石矶时所作。②温峤:东晋名将,曾率领水军平定张峻起义。③虞公:南宋大臣虞允文曾率军和完颜亮大战。④夜泊诗:东晋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听到袁宏在邻舟吟诗,对他大加赞赏。

13.这首诗不似一般的登临之作,诗人不再是登临览胜,逸兴横飞,而是抒发了自己无限的感慨,你能说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感慨吗?(6分)

14.这首诗的结尾有何特色?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3.①在危难中担当重任,忧虑时局;②对英雄已逝,后继无人的忧虑;③自负有救国匡时之略,恨知己难逢。

14.以景语收束全诗,前面一路走来的感慨,议论至此乃变,着以景语,景中含情,使全诗有摇曳不尽之致。诗人凭栏送目,但觉烟柳溟濛。与沉沉的暮霭、迟迟的夕阳混成一片,心情如暮色一样迷茫难消。结尾十四个字中,聚集了霜鬓、寒风、烟柳、夕阳等事物,着力烘托出凄清冷峻的情景,透露出诗人怅惘无奈的心情。

【解析】

13.

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
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              B.CO2    
HuShuli, __________ editor of China’s most influential business publication, C
HuShuli, __________ editor of China’s most influential business publication, Caijing, has resigned from the biweekly. A. founding             B. founded                  C
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的最小值
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的最小值及相应的值。
关于形成电流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导体中的
关于形成电流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不停地运动B.导体接在电路上C.导体两端存在着电流D.导体两端存在着电压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欧盟                   D.欧佩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是因为电感存在电阻 B.电容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是因为电容器的电阻C.感抗、容抗和电阻一样,电
The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was held in a tense ______ due to
The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was held in a tense ______ due to lack of deep understanding. A. atmosphere    B. state    C. situation    D. phenomenon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