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解析】选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所以在t2℃时,100 g水最多能溶解50 g a物质,且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a>b>c,降温后a、b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t1℃时,a的溶解度比b小,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b>a,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在降低温度时,其饱和溶液变化为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