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夏商以来,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宫位世代相传)以为礼”。《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任王重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末,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几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了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

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

(节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

4.下列各项是对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的解说,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原始社会时期,考察选拔官员主要依据的是被选者个人的品行与才干。

B.“古我先王亦惟图任人共政”,夏商以后的“家天下”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

C.“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战争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政府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用考试的方式按照规定所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员,是科举制与以往官员选拔制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才的一种有效突破。

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日趋规范化,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D.相比起“天下为公”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家天下”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袭制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没有任何历史意义。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的不同需要,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B.从最初的禅让制到最后的科举制,不难看出,无论在哪个朝代,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都是统治者极为看重并着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C.选官制度的改变与更替,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其中对个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

D.相比于我国古代其他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的时间最晚,它持续的时间最为长久,其人才选拔机制是十分先进的,对我国近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

答案

4.D

5.A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A.“原始社会时期”在愿文中为“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B.“有一部分”在原文中为“均”。C.这只是九品中正制建立的原因,而且文中没有说解决了此问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B.说法倒置因果,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才逐步建立起来。C.属于无中生有,察举制并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规范化的标志;衡量标准既看个人才能和德行,也看家世,逐渐向规范化发展是在汉武帝以后。原文没有提及这种制度确保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D。看重血统和任人唯亲不是一回事,世袭制也不能说就是一种倒退,此项混淆了概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经过比较可知C项并不始终是第一位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
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数是 A.0.1    B.0.2   C.0.3    D.0.4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森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森林中全部乔木为一个种群,自然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B.大草原不同地段物种组成
看图回答题。 1.图中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是A.种水稻     
看图回答题。 1.图中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是A.种水稻         B.种小麦           C.种油菜         D.种牧草2.这种生产方式多见于我国的A.
(6分)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风和日丽的
(6分)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人畜往往遭雷击到下。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地形图与泛亚铁路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地形图与泛亚铁路图。 材料二  泰国是东南亚发生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中2011年夏季爆发的洪灾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ur most _____ scientists produce not only some of the b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ur most _____ scientists produce not only some of the best ideas, but also _____ bad ones.     A. respected; a great many of                     B. respe
有北回归线穿过的一组大洲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有北回归线穿过的一组大洲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南美洲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    )        A.印刷媒介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