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小题。(共22分)

                

材料一    中部是我国东西南北交往的通道,这个通道畅通与否,管理体制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水平是否能让各方满意,直接关系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有:1、为东部一般加工工业的转移提供适宜的接受地,保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顺利进行;2、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和各种产业装备;3、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金融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提供完善的通道。

材料二    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他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应大力实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战略,东部的升级、中部的崛起和西部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应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水平,提高粮食单产,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

材料三    应接受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发展小城镇,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1)简述图中两项资源调配对东部发展的作用。(8分)

(2)图中主要重工业中心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5分)

(3)能否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借鉴浙江的经验并且结合中部的特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9分)

答案

(1)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紧缺,促进该地区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西电东送工程可以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紧缺,同时也可以改变该地区的能源结构,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8分)   (2)自然资源丰富,水能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等(5分)   (3)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如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机会。(9分)


解析:

图中反映的两种资源调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浙江是以发展私营经济、推进城市化带动农村人口 转移的,中部地区也应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特色经济来带动产业升级。。

相关题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1 mol水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某种链状有机物A,测得其相对分子
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某种链状有机物A,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分子组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1。又知A能使溴的四氧化碳
(原创题)如图所示,两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匀强磁场垂直
(原创题)如图所示,两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导轨左端连接电源、滑动变阻器,在导轨上垂直导轨放置一金属棒,开关闭和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盘锦市春夏秋冬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盘锦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B.漠河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夏无冬 C.盘锦市各学校冬季下午放学时间比夏季早
There is not enough oil in the world now. As time goes by ,it becomes less and l
There is not enough oil in the world now. As time goes by ,it becomes less and less ,so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when it runs out? Perhaps we will go back to use horses ,carriages and bicycles .In the
某点南侧是寒带,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
某点南侧是寒带,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   )     A 66.5ºN ,160ºW         B 23.5ºN ,20ºW            C 23.5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 山西省构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铜矿石B.石油 C.铝土矿D.石灰石
物质 分子中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A.8        
物质 分子中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A.8           B.9              C.10            D.11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