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冰窟窿 【苏联】克拉夫琴科 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冰窟窿
【苏联】克拉夫琴科
屋子外面的风雪一直不停地呼啸。他坐在桌旁一边喝茶,一边倾听着风雪的声音。小木屋里生着火盆,暖烘烘的。灵敏的火苗跳动不停,给屋里洒满摇曳不定的昏暗光线。忽然,一阵开门的响声传进屋来,火舌猛地一抖,险些儿被风吹灭。大门又砰的一声阖上了,响声也随之消失。一个女人出现在门口。她朝桌子走来,缓缓地在凳子上坐下。
“有何贵干?”他闷声闷气地问,伸手到衣袋里去摸烟。
女人抬起头,她脸上泪水直淌。
“她的脸怎么啦?莫非外面化雪了?”他暗想——火光昏暗里的他看得并不很清楚。
女人抽咽着,泣不成声地说,“我的安德留什卡呀……一清早就到林子里去了,这时候还没回来……”他两手的指头反勾在一起,眼睛瞧着屋角,问道:“上哪儿去了?”
女人连忙又说了一遍。
“这么说,用得着我了?想起我来了?”他冒出这么两句,脸上露出一丝难看的讥笑。
她垂下头,默不作声。他把嘴上的烟点着,使劲抽起来。她看看他。他深深吸了一口,便皱皱眉头,揉灭烟,狠狠扔在地上。他一只手撑住桌子站起来,向房门走去,从墙上拿下自己的外衣,慢慢地穿上。女人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当他从墙上取下猎枪,伸手去拉门把时,她也站了起来。
“坐下,”他说,“你不用去。难道还要叫我拖着两个人从林子里往回走吗?”女人只好坐下,他走了出去。女人朝屋门呆望了一阵,然后站起身,走到窗前,微弱的光线照着窗外的一片地方,只见雪地上暴风雪在飞旋,飞旋……
也是在一个风雪的日子里,他们相识了。曾经有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也是爱他的。可是就在这时候,突然从外地来了个叫格奥尔基的男人,而且他们很快地相爱、结婚、生子了——其实这种事情也是生活中常有的。没想到那个格奥尔基在这里只住了一年便走了,真像是一个自由自在的鸟儿!妇女们都劝她改嫁。她觉得格奥尔基这样一个男人已经够她烦心的了,已经领教过了,还嫁人干什么呢?而且那个阿利缅蒂·格奥尔基还不时寄来钱和好东西,每逢节日寄来礼物。这说明他还没有忘记她,还想着她,还会回来的……只要能把安德留什卡找回来就好了。他一定能把他找回来的。可现在,她还能去求谁呢?没人可求……既然他不可心,这能怪她吗……
她朝小屋里四下看了看,在旁边的窗台上有一个信封,她拿起它,心里颇感惊讶:谁都知道他在世上是孑然一身。笔迹是她熟悉的。她回头张望了一下,便展开信纸,慢慢坐到凳子上,信居然是格奥尔基写的。
“你好!我想你大概是疯了。我要谈的事儿不多。你要我转寄给她的钱和东西,我每次都如数寄去。大概这些钱对你来说是多余的!你要我转寄的礼物,我也都寄给她了,出于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同情,我可怜你,可有什么办法呢?你不必太伤心,你会找到一个如意的娘们的。至于与她结婚,你死了这条心吧,她是个倔强的女人。说良心话,我娶她是故意气你的,我就是看不惯你跟她好,所以我就千方百计地去追求她。你还记得有一回你是怎么故意冲散我们约会的了吗?我是坦率地向你说这些的。算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再见!祝你好运。”
她捏着信的手颓然落到膝盖上……这时,房门大开。门坎上出现的是她的儿子安德留什卡。她向他奔去,紧搂着他哭起来。儿子用双手推开她的胸脯,吃力地蠕动着冻得发紫的嘴唇说道:“叔叔还在那里……掉进冰窟窿里去了。他说要你快点去。”
她飞跑出小屋。从小屋前可以清楚地望见小河。离河岸不远的河面上有一小圈黑水,浓得象一团焦油。小河的上方,暴风雪在放声悲嚎。
(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外微型小说精选》)
14.请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15.小说中三处划线的描写暴风雪天气的句子,请逐一分析其作用。
16.请结合全文,简析信件内容的作用。
17.根据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小屋内的场景描写,既反衬着屋外的寒冷,又预示着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特别是那响户,更暗示着危险的来临。
B.“两手的指头反勾在一起”表现他听到孩子走失后紧张焦急的心理:“眼睛瞧着屋角”表现他故意疏远冷落她的心理。
C.“他深深吸了一口,便皱皱眉头,揉灭烟,狠服扔在地上。他一只手撑住桌子站起来,向房门走去,从墙上拿下自己的外衣,慢馒地穿上。”表明了他迟疑、矛盾不情愿的态度,但是为了表明他的勇敢,他还是去了。
D.文中倒叙了一段往事,揭示了孩子的来历,以及她与他的真实关系,同时,也展现了她对格奥尔基的真切思念。
14.(2分)①表面上看来孤僻、冷漠,故意讽刺“她”,冷淡“她”②内心充满执着的爱和同情,在“她”被格奥尔基抛弃时,无私地帮助她,最后为之牺牲生命。
15.①“外面的风雪在呼啸”,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衬托他寂寞的心情;②雪地上暴风雪在飞旋,飞旋,衬托她焦急的心理,引入对往事的回忆;③暴风雪在放声悲嚎,一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二是用拟人的手法衬托他的悲剧命运和她的悲痛,增强艺术感染力。
16.(4分)①使事件再生波澜,吸引读者注意。②将时间跨度很长的内容集中于一刻,揭示了三人的感情纠葛和事件真相。③格奥尔基的薄情衬托了“他”一往情深的形象,尊重爱情,保护真爱。④解释了前文他决心救孩子的动机,源于他对她的真爱。⑤与结尾共同展现了她被玩弄和错误的不幸命运,之前爱上错误的人,明白真相后,有失去了应该爱上的人。
17.CD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要善于抓住作品对该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的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文章一开始,当女人来找他时,他的表现是“有何贵干”“这么说,用得着我了?想起我来了”“脸上露出一丝难看的讥笑”,看起来很冷漠,讽刺她;但当女人说明情况之后,他依然去帮她找儿子,以及后文女人看到的信,等,这些内容表现出他对女人深沉执着的爱。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从他对女人说话的态度、语气以及内容,表现出表面上的冷漠;从他对女人的帮助,找儿子,借助格奥尔基的手给她寄钱、寄礼物等,表现出内心对女人的爱。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三处划线的描写暴风雪天气的句子,请逐一分析其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题干要求“逐一分析”。应结合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位置分析作用,第一处在文章的开头,“屋子外面的风雪一直不停地呼啸”,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天气,对人物的形象起到衬托作用;第二处在文章的中间,“只见雪地上暴风雪在飞旋,飞旋……”,风雪的状况体现出她内心的焦急,同时省略号引出下面的回忆;第三处,在文章的结尾,“小河的上方,暴风雪在放声悲嚎”,此时的他已快没入冰窟窿,体现出他们的悲剧性命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答题的时候要联系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位置、描写对象、情节发展以及作品主题。
1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简析信件内容的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情节安排的作用。先明确信件的内容,然后从情节、形象、主旨等角度分析。信件中交代了三人情感纠葛的真相,从情节上来看,这就让上文他去帮女人找儿子的行为变得合情合理了;从形象上来看,在与格奥尔基的对比中凸显了他的形象;信件的内容与小说的结尾一同展现了文章的悲剧性。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开头段往往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④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中间段一般具有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及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结尾段往往有回扣标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含蓄蕴藉、引人深思的作用。一般来说,根据情节的发展,小说的结尾可以分为四类:出人意料的结尾,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戛然而止的结尾。不同类型的结尾往往在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的作用又有一定的区别。本题中,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等角度作答。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C项“表明了他迟疑、矛盾不情愿的态度,但是为了表明他的勇敢,他还是去了”有误;并不是为了“表明勇敢”,而是因为他爱她,不希望她伤心难过。D项,“倒叙”错误,应属于插叙,“也展现了她对格奥尔基的真切思念”不准确。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C项对人物的心理分析有误。D项对文章叙述的方式分析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