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6.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村生活图景?试作简要分析。(4分)

                       

17.诗人借对乡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16.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画面。(1 分)诗人摆脱了官场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到来。那扇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和乡邻们共话桑麻,农作物的生长牵动着作者的喜忧情绪。(3 分)(意合即可)

17.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闲适自在之情;同时,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品质。(分号前后各2 分,意合即可。)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C、H、O、N、P是ATP、染色质、NADPH([H])共有的化学元素B.线粒体、核糖体、酶等结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岁月”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岁月”号客轮沉没事故发生之后,韩国海警在事发海域立即展开了紧急营救,不只600名潜水员一次次
已知数列满足,且. (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I)若,求数列的
已知数列满足,且. (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I)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9.血红蛋白分子中由57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共有4条肽链
9.血红蛋白分子中由57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共有4条肽链。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子数、形成肽键数、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分别
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  
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         B.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D.中国文化影响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③“南门徒木”确立了百
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和高分别为2和2,它的顶点都
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和高分别为2和2,它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A、C两点的球面距离为A.π                 B.              
影响兔子生存的生物因素有 A.阳光和青草   B.温度和水源
影响兔子生存的生物因素有 A.阳光和青草   B.温度和水源   C.青草和绵羊   D. 土壤和细菌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