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6.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村生活图景?试作简要分析。(4分)

                       

17.诗人借对乡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16.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画面。(1 分)诗人摆脱了官场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到来。那扇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和乡邻们共话桑麻,农作物的生长牵动着作者的喜忧情绪。(3 分)(意合即可)

17.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闲适自在之情;同时,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品质。(分号前后各2 分,意合即可。)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  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个 A.60        B.80  C.120  D
患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
患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  A.钠元素        B.氯元素        C.碘元素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牢骚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牢骚                       告诫                      殒身不恤               磬竹难书
如图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如图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上三种氨基酸的 R 基依次是 —H 、 —CH 3 、 —CH2 OH B.将这三种氨基酸(足量
下列关于生物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与物质的跨膜运
下列关于生物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 B.能与糖类结合,形成细胞与细胞间联络的“文字” C.能与神经递质结合,引起神经
(6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
(6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