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日本西大寺古茶园素负盛名,但从不收门票,更不收小费。一次,游客的造访竟意外遭到了委婉而又断然的拒绝。理由是什么呢?居然是:今天没有下雨。游客沉思半晌才若有所悟:怕是只有在雨蒙蒙、湿漉漉之中,古茶园神韵方能完美呈现;寺里和尚不愿意让游客带着不够完美的观感遗憾而返,才会拒绝。
游客诚恳请求参观,因为他实在不可能等到下雨再来。和尚终于答应,但是,必须在两个小时以后。也许和尚要午休,也许和尚要做功课——游客也不清楚。两个小时以后,游客如约而至。等踏入茶园,一切都明白了——和尚利用这两个小时时间用清水把整个茶园细致地洒了一遍,眼前的茶园俨然是雨后初晴美景。
尽在茶园中
师父真是的。”小和尚一边嘟囔,一边剪下一个顶芽,“不教我如何修行,天天倒让我在这茶园里浇水剪枝,这些活与修行何干?”
“怎么,又在发牢骚?”和蔼而熟悉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小和尚转身行礼:“师父!”方丈点点头:“茶园整理得怎么样了?”“回师父,修剪工作已经完成。”“那你继续吧!”方丈正准备离开,小和尚连忙拦住,问道:“师父,您让我打理茶园,这与修行有啥关系啊?”“哦,呵呵,这修行的学问,可尽在这茶园中呢!”啊?小和尚环顾茶园一周,这茶树、这泥土……他没有感觉,一脸茫然,回首时师父已经去远,只见一袭袈裟在茶林中拂动。
钟声忽然急骤响起,僧众迅速奔到茶园来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议论纷纷。大师兄站到高处:“各位师弟,现在让大家来这里集中,是有一件紧急的事,有客人要来参观茶园。”“咱寺里不是有茶园晴天不迎客的规定吗?”“是啊,我们一开始就拒绝了,但客人坚持要进园子,说这辈子也许就这一次机会了,方丈于心不忍,就答应了。”“但,许久没下雨,这大晴天的,茶园的韵味如何出得来?看了不是很失望吗?”“所以,要召集大家来帮忙!”“帮忙?”众人不解。大师兄神秘地说:“天不下雨,我们就造一场雨!”“造雨?!”众人惊呼。“大家赶快打水,把整个茶园淋洒一遍,客人寄我等以厚望,我们就还客人一个惊喜!”原来如此!大家兴奋地散开忙碌去了。
一瓢瓢的水泼洒到茶树上,翠绿的茶叶上挂满了水珠,在阳光照耀下,发出晶莹的彩光。地面湿了,茶园湿了,空气也湿了,茶园比先前清凉了很多。一股茶叶的清香在湿润的空气里弥漫。
小和尚鞋子湿了,衣袖也湿了,却止不住地高兴起来。看着远处茶树丛里蒸腾出来的水汽,他觉得此时自己很幸福。他不由得很期待客人看了园子后的表情,傻傻地笑出了声——哈哈哈,我懂了。
“你真的懂了?”还是那熟悉和蔼的声音,小和尚看到了方丈同样湿了的鞋子、湿了的衣袖以及那期待的笑容。
“浇了水,茶园好美。客人不会留下遗憾,我心里很快乐!”小和尚脱口而出。
“嗯,虽然,这并不是我们一直要守住的那份完美,但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使茶园尽可能接近地接近那份完美,即便耗费人工,也要努力去接近。你所要的修行之道,也就在此了。”
“我明白了,无论是打理茶园,还是待人接物,都要尽力做到完美,才能不留遗憾。无遗憾,内心便无挂碍,心无挂碍,便得圆满……”小和尚心里豁然开朗了。果然,一切尽在茶园里。
陪方丈走出茶园,小和尚回头望一眼那在阳光照耀下水汽氤氲却又熠熠生辉的茶园,觉得这茶园与往常的韵味大不同,在蒸腾的水汽中,那茶树茶叶分外明丽。
[教师点评]
这一篇文章采用了记叙体裁,风格有点类似林清泉的禅意散文。这样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如下两个疑问:一、文章是否属于材料扩展成文?我认为,本文有情节,有细节,有场景,有人物,更有自己的主旨思想,从作文立意效果来看是有着自己的原创的,因此不能看成是原材料的简单扩展。二、学生写这种禅意文章是否合适?我认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样可以多元化,如果学生平时阅读中能适当接触一点宗教哲学中的一些观点,并且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怀,也很难得。
此文从题目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内容又未离开材料,不离开材料,却又有构思上的创新:观赏茶园的审美追求与小和尚的修行感悟两条线交叉而来,和尚们的努力洒水,制造古园神韵,又将两者糅合在一起。也使主题由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进化为有厚重宗教背景的人生体悟,增加了深度。这里有取巧之处,也有贴心之处。文章还精心地设计了几处细节,前后也有照应。语言较朴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似乎还有潜力可挖。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叙事性的材料。读完材料,我们会对当下社会的许多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为何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的浮躁风气盛行,为何“山寨”行为大行其道,拍抗日“神剧”、砸车及谩骂就是爱国吗?寻求强盛之路的中华民族应靠什么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材料给人们的主要启示是做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立意:
(1)从古茶园的角度:茶园之所以能够从古走到今依然享有盛名,是因为它一直秉承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可以由这个角度来谈谈产品如何才能畅销不衰,品牌怎样才能建立,企业如何才能生存,国家如何才能强盛等问题。
(2)从和尚的角度:标准不能随便改变,追求始终如一,做事力求完美,绝不敷衍,执着尽力。
(3)从古茶园不收门票、小费角度:不功利,不为利,保持初心,做事应守,不为俗世改变。
(4)从看待日本国的角度:日本民族的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引发我们的思考。要防止日本的各种侵略,就必须以更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克服我们民族中不可忽视的敷衍、投机、急功近利的劣根性,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偏、离题:
1.中国和尚与外国和尚的对比:中国和尚(例释永信之流)开公司,外国和尚不收钱
2.游客坚持到底,终于得以看到美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