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安徽淮南某煤矿发生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是

2014819,安徽淮南某煤矿发生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是煤矿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下同).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

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3)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是   (写出两条).

4)救援过程中,打通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含有下列成分的营养液,该营养液中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A.水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氯化钠.

答案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判断.

3)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解答;

4)根据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解答.

解答: 解: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判断.

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与发生瓦斯爆炸无关;

C、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通风可降温,使气体不易达到着火点,严禁烟火,也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正确.

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有利于防止瓦斯爆炸.

3)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氮气化使温度降低或氮气能隔绝氧气等;

4)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被困人员不能进食,无法从食物中获得糖类,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主要就是给其输送葡萄糖,目的就是为人体提供能量.

答案:

1CH4+2O2CO2+2H2

CD

3)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氮气化使温度降低

4B

点评: 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

 

相关题目

下列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   
下列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              B.磷原子: C.氯离子:             D.氮原子: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平面丄平面. (I)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平面丄平面. (I)求证:AB 丄 BC高考高考资源 (II)若直线AC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大小为,试判断与的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且为无色,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且为无色,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的实验装置,其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沁园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雪》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娇艳美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情感奔放,胸怀豪
我国灿烂优秀的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富含深刻哲
我国灿烂优秀的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富含深刻哲理。下列成语中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的是                                A
(1)(2分)如图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是剪钢丝处,B为手的
(1)(2分)如图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是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右图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阁.请在图中画出钢丝钳剪钢丝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
1993年航空航天部被撤销,国家设立了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
1993年航空航天部被撤销,国家设立了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被改为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这表明当时中国A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