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有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地“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首先是细菌出现________的结果,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________作用。

(2)如果Bl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与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相比在结构上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异  选择

(2)用各种射线或激光照射(或人工诱变)  (3分)

(3)无核膜

 

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选择的过程。A系列为普通细菌培养基培养普通细菌,B系列为加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在B系列上能生存的细菌为抗青霉素的细菌。实验采用扩大培养的方法,不断选择抗青霉素的细菌。用“印章”在A1中盖一下再在B1中盖一下,是将A1中的菌种接种在B1上,在B1上能生存下来说明其细菌能抗青霉素,根据B1中的菌落位置确定A1中的抗青霉素细菌的位置,并接种到A2中,再依次盖“印章”到B2,进行下去,可提纯分离到抗青霉素的细菌。若用“印章”的方法在B系列培养基上没有菌落,则说明A培养皿中无抗青霉素的细菌,可以采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期得到所需要的细菌。

 

相关题目

若一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2,母线长为6,则该圆锥侧面展
若一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2,母线长为6,则该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虑与惊讶。有人据此认为:哲学开始于
运用运算律填空. [(-3)×2]×(-4)=(-3)×[(______)×(___
运用运算律填空. [(-3)×2]×(-4)=(-3)×[(______)×(______)].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15 points) 21. In face of _______ failure, it’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15 points) 21. In face of _______ failure,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keep ________ good state of mind. A. /;the         B. the;a     C. /;a      
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C=BC,点D是AB的中
已知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C=BC,点D是AB的中点. (Ⅰ)求证:BC1∥平面CA1D; (Ⅱ)若底面ABC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BB1=,求三棱锥B1
第二卷  (非选择题) 第四部分:写  作 书面表达(满分25
第二卷  (非选择题) 第四部分:写  作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学生是否需要早起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最近你们召开了一次班会,就此问题进行
(10分)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    
(10分)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                 A              B            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D.导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