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欧阳修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1点1分,共3分)

(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2分)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应根据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从回忆新科进士的开篇两句能看到“久别重逢的喜悦”;从三、四、五句“薄宦”、“十年”和“空负”能看到别贬谪之后宦海沉浮的感慨和无奈;下阕用阆苑、寒日、红树、晚霞来渲染离别在即的愁绪。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时,可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诗富有浪漫色彩,诗人由朋友被贬谪之地阆州而联系到神仙阆苑,以乐景写哀情,想象奇特,虚实相生,灵动飘逸。“全词的时空转换比比皆是由眼前的重逢,想到十年前的“同唱第”,由眼前的“薄宦天涯” 的失意,联想到十年前曲江宴上披红戴花的得意,由人间僻地,想到天上仙境,这些时空转换,挥洒自如,灵动飘逸。调侃的语气,表达出对朋友另到一个蛮荒之地任职的同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清朝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
清朝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通往田野的小巷    刘亮程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通往田野的小巷    刘亮程 ①顺着一条巷子往前走,经过铁匠铺、馕坑、烧土陶的作坊,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一片果园
某校八年级(4)班47人,身高l.70米的有10人,l.66米的有5人,
某校八年级(4)班47人,身高l.70米的有10人,l.66米的有5人,l.6米的有15人,l.5米的有10人,l.55米的有5人,l.50米的有2人,则该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为  
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在加入药品
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 (2)可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12分)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12分)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 ① 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I like this 3G cellphone very much, but it costs almost _______that one.   
 I like this 3G cellphone very much, but it costs almost _______that one.    A. four times as many as                   B. as four times many as    C. four times as much as
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之一,从15世纪
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之一,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欧
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要掌握
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天上翻云覆雨,让自然听我们使唤。 B.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