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2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善待顺境挑战逆镜
我们有过一次辩论赛,其主题是:善待顺境,挑战逆境。至于本次活动的一些情形,我记得不多,但这次活动给我的感触很深。从那时起,我对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认为我们处世,宜当善待顺境,而挑战逆境。
人的一生,顺逆交织,有谁能预知下回的分解!
遇到顺境,既不苦其筋骨,也不饿其体肤,有左右逢源之乐,无横过加身之忧,在此情况下,若能奋发努力,锲而不舍,定能取得不凡业绩。
例如诺贝尔,他家就很富有。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家庭也大力支持他。凭着家庭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他最终在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了极深厚的造诣。
优越的条件,能减少很多妨碍人成才的因素,但若不充分利用,而陶醉其间,可能会乐极生悲!
顺境,固然可喜,但人的一生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遭到一些挫折的,但不要紧,“真的猛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
屈原遭放逐,挥笔著有《离骚》,残疾人邰丽华也能登上世界顶尖艺术殿堂;集聋哑盲于一身的海伦o凯勒亦能成为著名作家……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逆境,甚至不幸,都不意味着生活充满灰色与失败,只要我们以一颗不灭的上进心,以坚强的毅力去挑战,去拼搏,也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有句古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顺境易成才,也容易造就蠢才”,我们面对顺境,不能陶醉其中;“披一路尘土,数千载风流,看夕阳西下,唱大江东去”,我们面对逆镜,不能萎缩。
这次语文活动给我的感受是深刻的。朋友!让我们共同牢记:“善待顺境,而挑战逆境”这句话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山顶和山谷代表了一高一低的人生境界。
“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这一句展示了人生高处的非凡而开阔的视野,比如科学家、学者等学识渊博的一类人;“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这一句传达的是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切实在的美好。
同时客观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每个人都可能受到所处位置与领悟水平的限制,也就是材料中的:“蔽于云雾浓厚”即脱离实际或纷繁杂乱,“困于井口狭小”即知识狭窄或目光短浅。
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人生而平等,不应以知识、能力、社会地位与价值为标准去贴标签,社会需要多元化的发展。无论人生境界高地,都不必嘲讽或羡慕别人,理应发现并热爱自己世界里的闪光点。
因此,材料的深层含义是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并且对此作了较为合情合理的回答。而有了世界观,自然需要对应的方法论,这两个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行文时,主体为阐述材料中的世界观,升华部分可以辩证否定、创新突破、联系发展等角度切入。
世界观:无论人生境界高低、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性。不必艳羡他人通晓古今中外,纷繁中有杂乱,不必自卑于所见甚浅,踏实平淡也有韵味。
方法论:客观地对待周遭的世界,不卑不亢,欣然笑对;好也罢,坏也罢,只是相对的,应该热爱而不失理性地认真经营自己的世界。最重要的是保留美好的同时,尝试努力突破自己的局限性,探索心的世界,以提高人生的可能性。
(1)无论眼界高低,无论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性;
(2)不必艳羡他人通晓古今中外,纷繁之中有杂乱;
(3)不必自卑于所见甚浅,踏实平淡也有韵味;
(4)热爱并理性客观地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
(5)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6)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