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案

1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2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1 其实核心字就是这首诗歌的眼睛,全篇围绕它展开描述,应该是 “归”字。

2“散”应该指的是 诗歌的选材,“神”应该指的是诗歌的核心精神。

 

 

相关题目

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增加,否则人类就不能正常地生存,因为
世界人口不能无限增加,否则人类就不能正常地生存,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   )    A、阳光    B、空气    C、适宜的温度    D、一定的生存空
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若固定甲分子的位置,使乙分子
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若固定甲分子的位置,使乙分子逐渐靠近甲分子,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乙分子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分子势
如图,将△ABC沿EF折叠,,BC=6,则EF的长为(      ) A.2
如图,将△ABC沿EF折叠,,BC=6,则EF的长为(      ) A.2         B.3         C.4         D.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小题1】我寄愁与明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小题1】我寄愁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小题3】不
1924年,孙中山北上的目的是 A.召开国民会议          
1924年,孙中山北上的目的是 A.召开国民会议                      B.与段祺瑞的卖国政府进行斗争 C.谋求中国统一和建设           
(12分)已知函数=,若=有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2分)已知函数=,若=有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漫画“光盘行动”启示人们(   ) ①要量入为出,适度消
漫画“光盘行动”启示人们(   ) ①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要坚持求
(10分)某校筹备20周年校庆,学校决定利用现有的3490盆甲种
(10分)某校筹备20周年校庆,学校决定利用现有的3490盆甲种花卉和2950盆乙种花卉搭配A、B两种园艺造型共50个摆放在迎宾大道两侧,已知搭配一个A种造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