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下面要求计算:  (1)106 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

现有10%Na2CO3溶液,请按下面要求计算:

 (1)106 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

(2)106 g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克?

(3)106 g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盐酸才开始放出CO2。请在图中画出产生气体的曲线。

(4)另取10%Na2CO3溶液边搅拌边加入10%的盐酸,有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如下表:

物质

Na2CO3

HCl

X

NaCl

CO2

H2O

质量/g

31.8

14.6

16.8

23.4

4.4

m

m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1)10.6

(2)设最多能生成CO2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106 g  x

x4.4 g

答:最多可生成CO24.4 g

(3)如图

(4)1.8 3Na2CO34HCl===2NaHCO34NaClCO2↑+H2O

解析:(1)该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6 g×10%10.6 g(2)由碳酸钠质量为10.6 g,再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3)由碳酸钠质量为10.6 g再根据Na2CO3HCl===NaHCO3NaCl,可计算出消耗的氯化氢为3.65 g后,开始有气泡产生即盐酸的质量从3.65 g÷10%36.5 g起开始有二氧化碳产生,此时生成了8.4 g碳酸氢钠,再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知,再消耗36.5 g盐酸则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即总共消耗36.5 g36.5 g73 g盐酸的时候完全反应,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4)据质量守恒定律:m g31.8 g14.6 g16.8 g23.4 g4.4 g1.8 g;该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相关题目

二战后,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的外部因素是 A.领土
二战后,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的外部因素是 A.领土纠纷    B.民族、宗教矛盾     C.地区霸权主义     D.美苏等国干涉
对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各
对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共同创造了
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差值图
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差值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四地中,最有可能位于中纬度地带的是(     ) A.①   B
The moment I got home, I found I         my jacket on the playground.
The moment I got home, I found I         my jacket on the playground. A.had left           B.left             C.have left          D.was leaving  
某学习小组同学对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含
某学习小组同学对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含量进行测定。取50g样品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9.85g
右面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课题研究的记录 [课题]
右面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课题研究的记录 [课题] 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 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
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Ca2+
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Ca2+、                  B.Na+、Ba2+、Cl-、C.K+、Na+、Cl-、Cu2+                  D.Na+
— David has studied hard since last term.    — ________ , and ________.  
— David has studied hard since last term.    — ________ , and ________.    A. So he has; so you have     B. So he has; so have you    C. So has he;so have you     D.So has he; so you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