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成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为身为环卫工人的母亲生病,只能替母亲去扫大街,结果小女孩被誉为“成都最美环卫工人”!这一现象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加以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成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为身为环卫工人的母亲生病,只能替母亲去扫大街,结果小女孩被誉为“成都最美环卫工人”!这一现象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加以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
2)苦难是金
苦难是金,这名老话其实是极有人生哲理的。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自身都能体验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们知道每到冬季,很多树木都需要修枝,这对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它们会因此暂时失去它往日的美姿变得光秃秃的。而春天来临时,它们又会吐出新芽;夏天,它们则变得更加丰姿绰约;秋天,先结果的树则更加硕果累累。
植物如此,动物也未尝不是如此。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中挣扎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惜,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于是蝴蝶很容易从蛹中钻出,但她不知道挣脱蛹、奋力挣扎展翅的艰辛是蝴蝶成长的道路上必经的苦难,那样经过特殊怜悯的蝴蝶钻出蛹后翅膀稚嫩,根本飞不起来。只有经历过出蛹苦难的蝴蝶,才会拥有了一对坚强有力的翅膀,使之能翩翩起舞,飞得高远。
其实想想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取得成功。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对自己经历的苦难,从不会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他会把这种苦难当作是生活给予他的磨练。翻开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的人生就是坎坷不平的,正是这种人生经历成就了他们“诗仙”、“诗圣”的美誉。他们曾经都做过官,官场的失意,让他们体会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使他们名垂千古。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就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业,而是更加勤奋地学习钻研,最终成了一代数学大家。
中国名家如此,外国名家也不乏其例。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生几乎穷困潦倒,但他的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倍受后人景仰。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拥有一千多项的发明,为世人嘱目。但他的每一项发明无不包含着无数次的失败,正是这些失败帮他不断总结出经验,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纵观中外名人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都承受过失意、失败的痛苦,但苦难使他们人生变得更加辉煌灿烂。
是啊,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犹且如此,又何况是我们呢?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果实不会甜美,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也不会完整。因此,苦难对弱者来说是一种悲衷,而对强者来说,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只要不向苦难低头,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品味到历经苦难之后的甘甜和芬芳。
这道作文题目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材料,曾经在社会上引起的很大的争议。
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是对创新能力的进一步考查,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并且在审题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内容上又很贴近考生的生活。
材料作文的审题最在材料比较难于理解,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理解就不同,虽然材料的写作角度不唯一,但是写作的角度总是有数的,不能随便去写,因此材料作文跑题的情况比较多。大家在审题的时候,注意抓住材料的主要事件,研究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把这个“为什么”找到了,抓住了,这个“为什么”就是你写作的中心。
这是一道“时事评论”类作文题目。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我们接触社会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时事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时事评论属于议论文,所以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方法仍适用。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论证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
这则材料可以概括为:小女孩替母亲扫大街被誉为“最美的环卫工人”。据此可以谈对待“苦难与不幸”“努力与成功”等,或对小女孩“孝”“有责任感”的赞扬,对社会“缺乏责任与爱心“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