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10℃时甲的溶解度为 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
(3)分别将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10℃时甲的溶解度为 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
(3)分别将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找出曲线在指定温度下相交的两种物质;
(2)利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查出甲物质在10℃的溶解度的大小;
(3)查出物质的溶解度,并据此比较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解:(1)3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10℃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120g=1:6;
(3)由于在5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即在5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t1℃时,甲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而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30℃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甲小,故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故答案为::(1)30;(2)20;1:6;(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