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表明,绣球实现了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
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 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
2.一款直径约2厘米的精美壮族绣球小饰件标价20元。在这里货币充当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交换价值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表明,绣球实现了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
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 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
2.一款直径约2厘米的精美壮族绣球小饰件标价20元。在这里货币充当的职能是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交换价值
【答案】
1.A
2.B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的内涵,题干说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说明它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因而不是商品,现在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说明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故实现了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故A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之前作为定情信物不是商品,C观点与题意不符,D观点错误,之前不是物物交换,故答案应选A。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货币的职能,题干说的是标价20元,标价说明货币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属于观念上的货币,故B符合题意,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产生的,故AC观点与题意不符,D不是货币的职能,故答案应选B。
考点:商品的内涵、货币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