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 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煎盐”和实验室 结晶的原理相同。
(2)“汲卤”获得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氯化钾,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7%~10%,“晒卤”目的是 ;“煎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钾,实验室可用 检验,操作方法是 。
(3)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 g/100g 水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40℃时,氯化钠溶解度 氯化钾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 ;
20℃时,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1.00g,蒸发掉水大于 g,开始有氯化钠析出。
【分析】(1)根据“滤卤”与实验室过滤原理相同,“煎盐”和实验室蒸发结晶的原理相同进行解答;
(2)根据在“晒卤”的过程中水蒸发,溶剂减少,钾离子与钠离子鉴别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滤卤”与实验室过滤原理相同,“煎盐”和实验室蒸发结晶的原理相同,故填:滤卤;蒸发;
(2)在“晒卤”的过程中水蒸发,溶剂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答案填提高卤水的浓度;氯化钠中含有氯化钾,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来检验;操作方法是:先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直至与火焰原来的颜色相同,然后蘸取待测液,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有紫色火焰,证明含有钾离子;
(3)4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6g,氯化钾溶解度为40.0g,故4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钾溶解度;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g,氯化钾溶解度34.0g,故2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溶解度,所以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20℃~40℃;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1.00g,含氯化钠9g,水90g,又知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g,故9g氯化钠溶于25g水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蒸发掉:90g﹣25g=65g水。
答案为:(1)滤卤;蒸发;
(2)提高卤水的浓度;焰色反应;先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直至与火焰原来的颜色相同,然后蘸取待测液,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3)小于;20℃~40℃;65。
【点评】本题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际,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溶解度等基础知识就可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