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
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该性状的显隐性。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其他正确答案也即可)
根据定义,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杂合子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那么,首先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再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 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若要进一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需要找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根据杂合子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的特点,选有角母牛与有角公牛杂交,若有无角牛出现则有角牛为杂合子,即有角为显性;反之若后代全为有角即无角为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