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中历史分期是一项重要工作,关于“近代中国”始于何时有

历史研究中历史分期是一项重要工作,关于近代中国始于何时有很多争论,有代表性的三种,如下表:

时间

依据

代表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1600年前后)

欧洲探险家、传教士东来,从南面向上推进;俄国从北向下挺进,形成钳形势态直指中国的心脏北京;满洲兴起,清朝建立。

传统的中国史学家

19世纪鸦片战争(1839—1842

西方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华与中国革命的演进。

西方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者,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者

折衷方案

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也需要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西方入侵被视作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

徐中约

——整理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起点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徐中约先生的折中方案有可取之处鸦片战争是引起中国社会内部变化的关键。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走上殖民地化道路,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1600前后的中国外族入侵、西学东渐,但中国社会未能发生根本性转型。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思想上封建儒家思想仍为正统。但是中国社会已出现锐变前的端倪,政治上君主统治危机加深,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文化上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综上,徐中约先生综合考虑世界大环境和中国内部环境,在肯定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和反应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不能忽视中国社会内部的历史力量。

(说明:取1600或者鸦片战争为起点均可,论述时可从东西方相互影响,但主要应从中国内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角度展开)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评述。在评述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逻辑关系。选择某一观点评述时,要注意提炼其主要观点,并表明立场。以对徐中约先生的观点评述为例。首先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也需要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西方入侵被视作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可以提出观点和立场徐中约先生的折中方案有可取之处鸦片战争是引起中国社会内部变化的关键。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走上殖民地化道路,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中国近代史的历程。论证过程中注意围绕徐中约先生界定近代史起点的依据展开,即既要关注列强入侵,但更要关注传统中国自身的变化。最后对徐中约先生的观点进行简单点评,完成论证。

相关题目

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安徽巢湖人),一生为和平而奔走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安徽巢湖人),一生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1945年以后,他曾代表国民党当局先后与中共进行两次和平谈判。
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图形.若∠CED′=56°,则∠AED
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图形.若∠CED′=56°,则∠AED的大小是°.
I’m sorry to hear that her brother has ________ cough and she has ________ fl
I’m sorry to hear that her brother has ________ cough and she has ________ flu.A. a; a B. a; the C. the; a D. the; the
默写。(10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10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左右流之。窈窕淑
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 N的力推一辆车匀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
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 N的力推一辆车匀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大小是       N,方向向            。 
已知一定温度下,有下列难溶电解质的相关数据: 物质Fe(OH)
已知一定温度下,有下列难溶电解质的相关数据: 物质Fe(OH)2Cu(OH)2Fe(OH)3 Ksp/25 ℃8.0×10-162.2×10-204.0×10-38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9.6≥6.43~4 对含等
在互联网上可以发布信息、聊天、购物等,这说明人类社会
在互联网上可以发布信息、聊天、购物等,这说明人类社会已进入 ( )   A.工场手工业时期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