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 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菁两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20090320

答案

6.(2分)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战争

7.(2分)我三次见到带袖套的孙犁先生(的经历)。

8.(3分)作者自以为非常理解、了解了孙犁先生;为下文写自己真正认识孙犁作衬托(作伏笔)

9.(6分)C、F

10.(4分)诠释了孙犁“带袖套”的真正原因,表达出作者真正认识了孙犁质朴和美丽的人生。

11.(3分)以小事现真情,以平凡的琐事显现深刻的道理。或把道理寓于普通的故事之中,把哲思寄于平凡的形象之上。


解析:

6.(2分)各1分

7.(2分)不写“三次”或“带袖套”各扣1分

8.(3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9.(6分)C、F(A、“妄想”不是贬词褒用。B、“亮”表现的是孙犁的情感。D、“路子”是专门用词。E、“带袖套”不是抒情的“线索”,是记事的“线索”。)

10.(4分)前后各2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列举文中的例子1分,阐述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题目

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固体烧碱干
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固体烧碱干燥的是() A.CO2  B.NH3  C.H2  D.HCl
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
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字只可能是A.西汉以前B.西汉初
用两株同样的绿色植物作实验,给其中的一株以连续光照,
用两株同样的绿色植物作实验,给其中的一株以连续光照,给另一株一定频率的间歇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光合作用产物的数量相同,分析原因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理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VL水含有的氧原子个数约为V/22.4   NA B.常温常压下,1 mol 碳烯( CH2)所含的电子总
如图14-14-1所示为一根均匀的、阻值为9 Ω的电阻线,弯成一个
如图14-14-1所示为一根均匀的、阻值为9 Ω的电阻线,弯成一个闭合圆环.圆环ACB弧线部分导线的长度是整个圆周的1/3.当在A、B两点间加上3 V电压时,每秒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A.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植物→蝉→螳螂→黄雀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