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方案 |
A |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
B |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 | 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
C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D | 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 |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 |
A.A B.B C.C D.D
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方案 |
A |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
B |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 | 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
C | 除去CO2中的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D | 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 |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 |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溶解性不同据此分离;
B、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结合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方法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变质产物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过滤分离出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故方法正确;
B、镁条和铝粉的与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因此不能通过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方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变质会产生碳酸钠,碳酸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足量的稀盐酸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但少量的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一定会观察到气泡,故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鉴别、检验和除杂,是中考常见题型,鉴别时要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除杂时注意除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