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22.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23.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

22.(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23. 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1分)

【解析】

22.

试题分析:首联写到,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城内和城外进行了对比。颈联“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则又变换句式,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味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本来这两句按正常语序应是“日暖莺声如人语,风来草际送药香”,这样写,也是好句。但诗人却别开生面,以莺、草为主,以日、风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际药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如此另辟蹊径,方不落俗套。“如人语”、“作药香”用拟人手法,以情笔写景,读来亲切,达到了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尾联“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本诗在极尽春光烂漫之后,笔锋陡然一转,用一“疑”字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撷取时,却又如雪泥鸿爪,难觅其踪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怅。而这一怅然的感触,不仅深切道出忽有所悟,落笔忘筌的诗家甘苦;更让人倍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古难全之慨。写法上暗合东坡“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的造意,而余味过之。恰如音乐之戛然而止,而留给听众以无限之悬想,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主旨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一个底部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下半部分是圆柱,上半部分是
一个底部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下半部分是圆柱,上半部分是正四棱锥,其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 A.      B. C.          D.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皑皑的白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
读图,完成问题 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
读图,完成问题 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右图所示为某种补钙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右图所示为某种补钙剂“钙尔奇”说明书的一部分。取1片钙尔奇,放入盛有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碳酸钙跟盐
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
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
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
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已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日
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已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日:“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写出命题的否定形式:(1)“a、b”都是零;(2)不论k取什
写出命题的否定形式:(1)“a、b”都是零;(2)不论k取什么实数,方程x2+x+k=0必有实根;(3)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不等式x2+x+1≤0成立.

最新题目